来源:人民网—新华网
![]() |
|
![]() |
这是2007年9月14日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一处沼泽拍摄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
生态保护使三江源成为动物天堂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这里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据青海省林业局野生动物管理局局长高静宇介绍,三江源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具有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区内现有两栖和爬行类动物48种,鸟类147种,兽类76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4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37种,是目前中国和全世界少有的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集中分布区之一。
![]() |
这是2007年9月15日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野驴。(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
据统计,仅三江源隆宝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数量由最初的26只上升到156只。而在三江源地区,只要稍稍留意,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记者曾经在三江源采访时,在国道214线附近多次见到成群结队的藏原羚、藏野驴,另外还有狼、狐狸、白唇鹿等动物。
![]() |
|
![]() |
这是生活在三江源地区的赤狐(2006年12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秦 晴 摄) |
雪灾导致野生动物大量死亡
2008年前两月,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累计出现16次降雪过程,雪后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1月后不同区域陆续降雪,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积雪厚度平均达到15厘米以上,最厚达到40厘米。
![]() |
目前降雪天气仍在持续,对当地农牧业、交通运输等造成很大影响。(新华社发 骆晓飞 摄) |
![]() |
一位牧民看护着她家收养的受伤藏原羚走过冰面(2006年12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秦 晴 摄) |
青海省野生动物管理局局长高静宇说,截至目前,林业部门的普查显示,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等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遭受雪灾面积12万平方公里,各类野生动物死亡7000余只(头),冻伤3000余只(头),自然保护区受灾损失达500多万元。仅杂多县境内死亡各类野生动物3509只,大部分都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雪灾还导致8万余只藏羚羊、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野生动物因缺少食物,迁徙到海拔较低的公路沿线、牧民草场觅食,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现象比较严重。
![]() |
这是一只生活在三江源地区的高山猛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