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介绍
 

打开某儿童App,开屏却跳出至含有成人内容的广告。

 
图片 1

来源:网络

一石激起千层浪,事发后涉事APP整改并致歉,更多网友扒出还有多款儿童专用App中,都会出现跳出少儿不宜的广告。

但比起这些广告,还有一个更为隐蔽的世界——更多的不良内容,正潜伏在动画频道、短视频、儿童游戏,乃至儿歌里,悄悄入侵孩子的视野,试图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发帖讲述她的经历:她让孩子独自观看动画,自己则去准备晚餐。回来后,她发现充满欢声笑语的屏幕上,出现了几个令人不安的怪异画面——

比如,猫咪的尾巴突然断裂,又或者,高饱和度的红色液体突然大肆蔓延,转头发现,孩子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屏幕,完全投入其中。
 

 
来源:网络

当她关上电视,孩子立刻大哭,眼泪哗啦啦流,无论如何都哄不住,还赖在地上打滚,不要妈妈抱,只想看电视。
 
640 (1)

来源:网络

这条帖子迅速引发了广泛共鸣,成千上万的家长在评论区留言,分享类似的遭遇。

不少家长表示,这类标榜“益智”的动画内容,这些动画往往刻意使用儿童熟悉的角色和鲜艳色彩,诱导孩子持续观看。但大人看一会,就会发现剧情完全不合理。

还有一些看似家喻户晓的热门动画视频、小游戏里,偶尔会在中间插入一两段诡异、恐怖的情节,让家长防不胜防——

比如,崇尚爱与勇气的艾莎公主,被人盗取了动画形象,出现在血淋淋的整形手术场景中;
 
图片 3

来源:网络

本应教导友爱与互助的动画,却在详细展示着如何霸凌同伴;
 
图片 4
 
来源:网络

在盗版不良动画中,甚至连人畜无害的“米老鼠”,也举起了剪刀,在诡异的笑声中剪掉同伴的耳朵……
 
图片 5

来源:网络

这些成年人看着都觉得不适的内容,不过是冰山一角,因为这些内容十分擅长伪装,极具迷惑性。

即便是平台审核,家长打开青少年模式,但许多不良视频通过篡改封面、使用错别字等手段混入系统,连算法也难以准确识别。

而且家长想要正确引导孩子观看动画等视频内容,就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逐帧替孩子把关。如果仅仅是匆匆看了一眼,完全发现不了其中“暗藏玄机”。

更可怕的是,只要孩子好奇地点开观看过这类内容,大数据和信息茧房则持续推荐一系列相关的内容,让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沉溺。

这些内容屡禁不止的原因也很简单:有流量就有钱赚。更何况,随着AI的普及,劣质动画的制作门槛极低,几小时就能生成上线。

解决这一问题,更需要社会、监管部门和平台方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们筑起一道更坚固的“防火墙”。
 
图怪兽_未命名(3)
 
来源:图怪兽

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推动立法与标准制定,强化全链条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平台要建立专属审核机制,优化算法推荐,开发适配儿童的专用产品。

社会上,媒体与公众监督,作为普通用户,我们也可以对不良内容动手点点举报,或是通过社交平台发声。

家长面对无孔不入的不良内容时,与其纠结于"该不该看",不如让孩子理解:动画只是生活的调味剂,真实的世界才更值得探索。
 
图怪兽_未命名(1)
 
来源:图怪兽

比如,让孩子在窗台种一株植物,观察它每天的生长变化;带他们去市场认识各种蔬菜,去公园收集不同形状的落叶;鼓励他们用画笔记录眼中的世界,用积木搭建心中的城堡。

即便是日常的家务劳动——洗菜、整理衣物,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参与生活的乐趣。

如果无法完全避开屏幕,那就让屏幕时间变得更有价值。就像广而告之90年代公益广告中所说的那样:带孩子看录像要有所选择,放在今天来看也同样不过时。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51112183204
 
广而告之公益广告《带孩子看录像要有所选择》

甚至很多90后都说自己的童年是一部部公益广告,三观正都是有原因的。
 
图片 3 (2)
 
 
来源:评论区截图

其实,不只是拘泥于公益广告,只要这个内容是传递着善与美的初心,就不失为一部好的作品。

孩子美好的童年,不应成为流量和利益的牺牲品。我们不能只忙于筑起高墙,更要为孩子构建强大的精神免疫力。

这免疫力,源于真实世界的奔跑、源于经典作品的滋养、源于温暖坚定的陪伴。

当一个孩子的内心被美好与力量填满,那些低劣的诱惑与扭曲的价值观,便再难侵入他丰盈而强大的心灵世界。
 

公益中国,从我心做起。

公益中国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大公益范畴各类公益事件,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公益网站:http://www.pubchn.com/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s://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430
 
 
图片报道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