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过这种幼稚的想法——盼生病。
因为生病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逃脱学校繁重的课业,更不用写作业,还有各类拒绝不了的补习班、特长班。这种“病号特权”,带来的轻松愉悦,真的难以言表。
然而,现在这种如意算盘却打不响了!
这段时间,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甲流等等,传染性疾病交织叠加,儿科更是人满为患。
时不时就能看到小孩边输液边写作业的“残忍场面”,还有医院还为此专门开设了“作业专区”,有的家长“苦心孤诣”,露营车、小推车也派上用场,网友直呼“丧心病狂”。
来源:央视网
甚至还有家长让刚出院的孩子2天补住院3周落下的作业,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孩子崩溃大哭,直接报警。
从家长的角度,这事也能理解。毕竟如今的教育实在太卷,尤其是在大城市,每个小孩承载着整个家庭的期望出生,大家恨不得使出十八般武艺,举全家之力,将孩子培养成才。
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有胎教,不会说话时有早教,会说话了就开始各种花式启蒙——四岁学外语,五岁练琴,六岁学奥数……
各种“鸡娃日程”,排得比顶流明星的通告还满。
在父母眼中,踏错一步、走慢一点,都可能导致孩子的人生输在起跑线上,甚至还催生出了“人生规划师”这样的新工种。
“一分钟有一分钟的用途,一天有一天的进度”
“落下一张卷,落后一大截”
“天上下刀子也拦不住学生做卷子”
“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一失万无”
“双减,但考试难度不减”
……
家长们字字铿锵的宣言,和背后惊人的意志,都让人感到无比窒息。
焦虑是比一种流感更易感的传染病。
有的家长说,本来没打算让孩子写作业,但是“学习氛围太浓了”,主打一个随大流。
好几个让医生博主都发文称,如果孩子还能写作业,说明病情不太严重,能口服用药,尽量不输液;如果孩子到了需要输液的地步,说明病情比较严重,作业也没法写了。
还有老师吐槽自己安慰请病假学生的家长,让孩子先安心治病,作业不要管了,等好了再慢慢补。可是家长焦虑啊,每天一到放学的点,就在群里问作业是什么?
这难道不是多少有点讽刺吗?
父母的心也是肉长的,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大部分人也许没这么激进,恐怕被裹挟的成分更大。

来源:图怪兽
在医院边输液边写作业,只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一道剪影。
学特长、卷奥数、上名校、去留学、争排名,抢荣誉,随处可见都是“兵荒马乱”的战场和怕子女“掉队”的家长,以及时刻绷紧了弦的孩子。
可是一个孩子的成长,一个孩子的人生,真的能被规划得完美无缺吗?
我们可以达成共识的是——管要比不管强。可是仍要多问一句,管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在医院强迫或者引导孩子学习的效果,到底如何呢?
与其说是在为孩子负责,不如说是有些家长在自我感动、缓解焦虑。
医院里两三个小时的作业,真的能让孩子上清华,上北大吗?
但最后承担这一切的后果都是孩子。
回想最近的新闻,消失的课间十分钟,青少年抑郁数量大增……
还有之前新闻里留下三页遗书后跳楼的14岁初中女孩,背不出课文而跳楼的初中生,在教室玩扑克被家长扇耳光跳楼的初三男生……
有时候真的很心疼现在的孩子们,仿佛放松都成了一种原罪,生病也不敢生了。
其实,养育孩子,也是父母重新养育自己内心的小孩。
来源:图怪兽
孩子想要什么样的父母?这个问题也许不用问孩子,我们大可问问自己的内心,“我小时候想要什么样的父母”。
孩子们不该成为这种不理性风气的受害者,不应该被如此无缝衔接地“安排日程”。
让他们拥有在生病时歇一歇,难过时哭一哭,开心时笑一笑,什么都不做时发发呆的权利,是和考大学、卷前途一样重要的事情。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241
图片已注明出处,版权类图片获得正规授权,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