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一、立冬三候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
01 水始冰
天地愈渐寒冷,水面便开始逐渐凝结,河面变得越来越纯净安宁。
02 地始冻
再五日,气温降到零度,土地表层开始冻结。
03 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来源:图怪兽
二、立冬习俗
01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02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
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
03 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在寒冷的冬季节,人们倾向进补食物来驱寒气度严冬,谓之“补冬”。
是日,一般杀鸡宰鸭或买羊肉,加当归、人参等药物炖食,也有用糯米、龙眼、糖等蒸成米糕而食者,杭州人此节习吃馄饨。
图片已注明出处,版权类图片获得正规授权,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