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来临,我们怎么办?
2006-04-14
 2004年,一位朋友告诉我,济南有种治疗肿瘤的方法,很神奇,问我有没有兴趣?最初只是想收集一下素材,看看能不能写写长篇。我到医院待了将近三个月,零距离接触了许多肿瘤患者和北京的一些肿瘤专家,才知道肿瘤强调的是五年临床治愈,不像我想得那样简单。我又回到北京,写我的长篇小说。

  这期间,我的两位内弟先后患肺癌去世,我一再受到震动。我试图找出他们哥俩患肺癌的原因。

  2004年年末,我小妹妹不断从烟台打电话来北京,催我快回去看看母亲,因为母亲被确诊为胰头肿瘤,已经晚期。我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不久,我的岳母又被确诊为肺癌。我已经成为肿瘤患者家属。为了治疗母亲的病,为了接触更多的肿瘤患者,也为了自己,我又一次来到济南,重新走进我采访过的医院。

  我之所以特别关注心理状态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与我的经历有关。1965年我从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部队,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兵们看我是个学生兵,担心我经不起艰苦和生死考验,不少可亲可敬的老兵给我讲过这个真实故事——

  说是解放战争时候,两位农民担架队员,从火线上抬下一名伤员跑到后方医院,眼见战士的伤口包扎好了,他们才放下心来,笑了。这时女护士忽然一声叫“哎呀,血!”她看见一名担架队员赤裸的小腿上都是血,布鞋也被血湿透了。那位担架队员一见自己腿上流血当即昏死过去,医生护士又急忙来抢救他。检查结果是他流血过多,重伤,而那名被他们抬回来的战士却是轻伤。

  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老兵们,讲完这件事都要严肃地告诉我:“这就是精神作用!越是怕死死得越快,只有不怕死才不容易死。”从此,我常常想着老兵们跟我说的这个精神作用。

  从2005年3月到今年3月,我已经接触近百名肿瘤患者,最初的交往是“麻秆打狼两头怕”,我怕他们实际上是惧怕肿瘤,不知道如何跟他们打交道;他们怕我,因为不知道我想从他们身上寻找什么,尤其惧怕我为他们拍照,有的甚至严厉拒绝拍照,因为他们不想让外人知道自己得了肿瘤。后来我从家访下手,熟悉了几位老康复之星,与他们成为朋友,其他人看见了我们的关系,不但愿意跟我交往,有人遇到困难还会找我帮忙。再后来我常到患者家里,接触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搜集他们快乐康复和不幸死亡的故事,还收集抗癌食谱、康复保健知识,讲给患者听,写给患者看,倾听他们的不幸,疏导他们的郁闷,协调和医院的关系,鼓励他们勇敢康复。现在对于我的采访和拍照,不少人已经习惯了,还能主动配合呢。当然,我也尊重仍然拒绝我采访和拍照的人,拒绝是他们的权利。

  我从众多正在康复的朋友身上,看到了战胜肿瘤、快乐生存的希望。他们的经历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

  只有“二百五”才能快乐生存

  众多的事例告诉我,只有那些心态良好、战胜了死亡恐惧的肿瘤患者,才容易顺利康复。

  胡清水,2004年春天我在医院看到这个名字时,就有一种美好清新的感觉,从此再也没有忘掉他,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他在康复日记中的文字,他说他是小细胞肺癌广泛骨转移,“今天是八一建军节(2003年),听着窗外噼啪作响的鞭炮声,我的心情格外的好,已经不再需要止痛药来减轻我的疼痛了,我心里想这个药真太神奇了。躺在床上半年多的我第一次坐了起来,我感到高兴万分,对未来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今天,接受治疗已经12天了,我的家属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对我说:‘你的脸色比以前好了许多。’她替我用剪刀给我剪了剪已经很长了的头发,然后说:‘你和没吃药以前比好像换了一个人。’吃饭、睡眠和正常人一样,我想我的机能有了很大的改善,腿上也好像有了劲儿,我试着想站一站,居然能站起来了,我惊喜万分。”

  那时胡清水才30岁,可惜的是,我一直没有机会见到这位从病床上站起来的年轻人,他在日记里流露出来的顽强乐观让我感动不已。2005年我又来到医院,仍然记着这个美好的名字,但从来没有问过,因为小细胞肺癌愈后最差,五年存活率只有1-2%,骨转移会造成剧烈疼痛,治愈的可能性很小。

  2005年11月份,原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的主任医师、肿瘤治疗专家董秀荣,向丹东药业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说起他们生产的复方木鸡合剂治疗肿瘤的效果,突然讲到胡清水患小细胞肺癌广泛骨转移,已经健康生活四年,胡清水经常给她打电话。医院的人说,胡清水治疗效果这么好,也与他老婆对他的真挚爱情分不开。

  2005年11月末我采访胡清水,他的妻子却告诉我,他能够活下来主要因为他是个“二百五”,要是换了别人,早死了几个死了!突然听到这样不美好的语言,与当初知情者告诉我的爱情故事大相径庭,我很狼狈。

  胡清水竟然笑起来,说她说得很对,我要不是“二百五”早就死了!

  她说,他躺在床上浑身不能动,手连筷子都拿不了,全靠我一口一口地喂,他都从来不想死,只想活,总是跟我说他一定能夠站起来,从来没有绝望。

  我问胡清水,你真的从来没有过绝望?你从来没有想到过死?

  胡清水激动起来,提高嗓门说,我从来都不绝望!我为什么要绝望呢?我有一种使命感,我有很多没完成的责任和义务,等着我去做,我怎么能死?

  你还有什么使命感?你……

  他拦住我的话说,我能够成为中国的优秀企业家,我一直在学习,我能够把企业经营得非常出色,我也可以去给企业当顾问,为企业培训员工。我想求你帮我找找企业,让他们聘用我。我还可以成为出色的励志演说家。我还可以成为作家,我写了很多病中的经历感受。

  我觉得他胡思乱想,大声回答他,你根本不接触社会,怎么可能成为企业家?现在,我真不好意思再往下写我还讲了哪些难听的话。

  可是,他笑起来,不以为然地说,跟你说你不信,我知道我自己,我相信我能成为优秀企业家。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妻子会说他是“二百五”。

  有爱才能创造生命奇迹

  合肥人吴卫生,56岁,2005年5月被查出右肝肿瘤10×8cm,门脉有一个栓子,不能开刀也不能介入。医生对他的妻子说,我们院大内科的主任,病情和你丈夫一样,在本院住院治疗,用什么药没有?结果还是三个月就走了!有些亲戚也劝说她,再治只能人财两空,还是多为活人着想吧!她不甘心,偷偷跟孩子们商量,把新房子卖掉了,全家搬进一居室的旧楼里,坚持给丈夫治疗。

  我问他的妻子,你知道他的病一定能治好吗?

  “我不知道,我们是一起上山下乡的知青。”听了她似乎不相干的回答,我肃然起敬,马上追问“你们都是知青?”她说“我们中学是一个班,一起下乡在一个集体户,互相照顾,恋爱结婚,在乡下生两个孩子,一起回城。”

  原来是一对患难夫妻,难怪她对他不离不弃。

  吴卫生告诉我,“从前,我喜欢抽烟、喝酒,她劝我少抽少喝,我听不进去。现在,她说什么我都听她的。我早听她的话也许不会有今天。没有她我早死了!我生命的一半是她给我的。”

  那时,妻子跟吴卫生说,你不用担心钱的事,咱们有钱,你只管好好养病,别的什么都不用想。其实,吴卫生所在单位已经解散,他一点收入都没有,全家四口人全靠妻子每月五百元的收入过日子。

  吴卫生告诉我,“老婆既然把房子卖了救我的命,反正有她给我做主,我也就想开了,不再害怕。医生说木鸡口服液一天服三支,我吃着感觉效果太好,干脆自己决定,一天吃四支,六个小时一次。我着急,我想让自己的病快些好了,省得成天让老婆孩子为我担心。娘三个背着我把房子都卖了,为了什么?不就是想让我活下去吗?不就是想让我好病吗?我要不赶快好起来,我能对得住他们的心意吗?”

  妻子说,看到他的情绪越来越好,我们也更有信心了,我每天都陪着他去公园里走走。我真没想到,医院说他只能活三个月,三个月快过去了,他的身体越来越好起来。5月20日老吴拉肚子住院,到8月5日这天,是两个半月,这时候他用双向消瘤疗法才41天,我们去医院作B超检查,原来10×8cm的肿瘤,已经缩小一大半。

  在一次患者的集会上,我告诉大家是吴卫生的妻子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如果没有他妻子对他真挚的爱,再好的疗法也救不了他的命。我看见吴卫生夫妻俩眼睛里的泪水。我建议吴卫生的妻子讲讲他们治病的故事,这让患者们很受感动。现在吴卫生全家只靠妻子每月五百元的收入过日子,为了治病已经欠下很多外债,但他们却坚守着自己那份最纯真的爱情,美好的爱情让他们穷苦的生活也闪烁出幸福的光芒。如果我不能把他们生活中这些美好的东西梳理出来展示给人们,它的光芒就会被淹没,甚至也可能被当事人所疏忽。

  欲望越强生命力越旺盛

  安徽省寿县小学教师李方水,57岁,2004年春天被确诊为贲门癌,整个胃切除,把女儿打工赚回来的买房子钱都给花掉了。9月底,肿瘤发生肝转移。医生建议再作肝部手术。他不得不放弃治疗。

  学校有位同事得了肝癌,得病前还到医院看望过李方水,确诊后只有20多天就去世了。

  李方水猜想他也许是太清楚肝癌晚期难于治疗,如果不是过于绝望,如果不是一再想到自己的死亡,他怎么会短短20天就走人了?

  李方水为什么没有绝望?

  他想到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这一大家子人还需要他;他花掉了女儿女婿买房子的钱,他还得还给他们;他还有一大群可爱的孩子,他们都知道李老师得了肿瘤,但他们天天都在等着李老师重新走上讲台,有的孩子还到家里来看他……每每想到这些,他就觉得自己能吃上一口饭就得活下去,说什么也不能就这么死去。

  也许事情就是这样,想到死又知道必然要死的人就死了过去,只想到活不想到死的人就活了下来。

  经过安徽省红十字会医院肿瘤科的治疗,李方水又重新回到学校,他班上67名孩子一个比一个漂亮,全是大眼睛,脸上充满聪颖和灵气。他们的快乐是他生命价值的体现,他们的成长是他生活中的目标,他们给了他必须活下去的充分理由。我问到这些孩子,你们的李老师好不好?全班齐声回答说李老师好!我又问你们李老师怎么好?一刻也不肯安生的孩子们突然安静下来,纷纷举手要求回答我的问题。最后一个回答我的小男孩儿说,李老师从来不打我们。听着他稚嫩的声音我心里不由一热。就是这次,我在课堂上为李老师和他的孩子们拍下了他们亲如一家的照片,看到这张照片的人大都会受到感动。

  现在李方水只要有时间,肯定会把小外孙女带在身边,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觉到她带给自己的幸福,只有在死里逃生之后,才更容易发现和体会生活中原来还有那么多从前被疏忽的快乐和幸福。他不但更爱他的家人,还向许多陌生患者介绍自己康复的经历,鼓励那些正在遭受疾病折磨的人。他对周围的人与事更富有爱心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我们都好犯这样的毛病,已经在手的东西我们会觉得太平常,却要去追求那些不能到手的,直等到有一天,我们快要失去这些手里的平常东西,才痛感到它们原来无比珍贵。

  疾病帮助我们改变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我两次去到李老师的学校和家里,帮助他总结康复的心理因素。他的近期康复让我看到,欲望就是生命力,欲望越强烈生命力越旺盛,所以,绝望的人才会很快死掉。让李方水牵挂的事情太多,反而让他没有时间去想对于死亡的恐惧。现在,他和家人都变得更有爱心,已经帮助十几位患者采用他的疗法治疗肿瘤。

  治病先治心

  我接触过几位乳腺肿瘤患者,发现她们不是太苛求自己,就是对家人要求太严,她们的心里都很累。

  最典型的一位母亲,四十来岁生了三个孩子,拼命用自己的劳动想供他们都上大学。去年女儿已经考上大学,她却嫌不是重点大学,让女儿重新复读准备再考。前不久儿子突然遭到不幸,她也患上了乳腺肿瘤。

  2005年12月中旬,面对济南肿瘤医院的专家免费为她送医送药,她却反复说她不在乎自己的病,她好不好都没关系,只要她儿子的病能够治好就行。还不断埋怨她的丈夫啥也不是,全家只能靠她一个人撑着。

  我意识到她这种心态的危险,已经抱定对自己的生命无所谓了,她的病还能够治好吗?我忍不住打断她的唠叨,说“如果你不想治好自己的病,他们都考上大学也没用,谁来供他们?你要想为他们好,你首先就得想治好自己的病。你这种情绪会影响全家人不得安宁的,孩子的病怎么能好?要想治好你的病,从今天开始你就得改变自己的心态,要学会笑,再也不要哭。”

  人的免疫力总要受情绪的影响,情绪越恶劣免疫力越低下。根据我的经验,这位母亲对生活的期望值太高,容易遭受挫折,面对挫折又只有抱怨,她罹患乳腺肿瘤与她这样的心态是分不开的,如果不改变这种消极心态,恐怕她的乳腺肿瘤也难于治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说过:“在这个世界上,人所处的绝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真正生存的绝境,而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绝境;只要你不在精神上垮下来,外界的一切都不能把你击倒。”

  根据我接触众多肿瘤患者的经验,那些正在康复的人们都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心态稳定;二是家人态度鲜明地支持治疗,夫妻之间好像进入了第二次恋爱期,康复者对家人甚至对同病的患者都更富有爱心;三是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高危生活方式,像吴卫生、李方水原来都吸烟喝酒;四是现在都很注意养生保健。

  疾病是使我们成长的一个机会,有人说在死亡线上挣扎三天,回来就能成为圣人。

  看到他们的康复,我觉得自己也在经历康复;看到有人死亡,我觉得自己也在经历死亡。我帮助肿瘤患者发现和讲述他们康复的故事、死亡的故事,鼓励更多的人快乐生存,但是,他们的经历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和体验。

  特别感谢山东济南肿瘤医院、安徽省红十字会医院和北京西翠医院(原解放军301医院分院),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我才得以零距离接触众多肿瘤康复患者。

  来源:《家庭周末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