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须当心肠癌偷袭
2006-04-11
    38岁的均瑶集团掌门人王均瑶的生命演出骤然谢幕,令人痛惜唏嘘。一个正值盛年的社会精英因肠癌英年早逝,让媒体、公众的目光转向肠癌这一平日并不为人所关注的疾病。据我国的统计资料显示,大肠癌的患病率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10/10万、90年代为24/10万,上升至目前的60/10万,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北京和上海,结肠癌已成为居男性第4位的常见肿瘤。
    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这与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取增加、纤维素摄取减少、不吃粗粮等因素尤为重要。专家警告:目前肠癌的发病年龄明显年轻化,就世界范围来说,欧美是大肠癌高发区,但其小于40岁的年轻大肠癌患者占总大肠癌数的2.2%-4.5%;而我国青年肠癌患者所占比例,却高出欧美4-10倍之多,有报告最年轻一例仅13岁。

    今年8月,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根据全市18个区县130多家医疗机构的资料统计所做的癌情监测报告显示:北京市每年肿瘤新发病例达到两万人,从排序看肺癌居第一,其次为结直肠癌、肝癌、胃癌。报告显示,如果把直肠癌和结肠癌合并,则北京市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而居第二位。
    早在2001年,北京市在15家医院的共同协作下,进行的自然人群大肠肿瘤普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大肠癌的患病率为60.45/10万。主持这一调查的北京军区总医院李世荣教授当时表示“北京人中大肠癌病人如此之多、患病率幅度提高之快,出乎意料”。据了解,此次调查包括了北京城区居民两万人,历时半年,参加此次普查的人都是没有症状者。
生活习惯改变致肠癌增加
高脂低纤饮食疑为“元凶”

    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西化”饮食,一直被认为是结肠癌、直肠癌高发的重要因素。资料显示:美国肠癌发病率高达51.8/10万,西欧、加拿大次之;而日本,随着战后饮食习惯的欧美化,其大肠癌发病率已逐年上升。目前,我国肠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趋势,医学专家认为这与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取增加、纤维素摄取减少、不吃粗粮等因素尤为重要;医学统计同时表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远高于华北、西北等地区,即南方生活发达地区的肠癌发病率较高。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重视饮食因素对肠癌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饮酒、肥胖、动物脂肪摄取多、少食新鲜蔬菜、少食维生素及硒、年龄大于40岁、有肠腺瘤、精神刺激、肿瘤家属史等因素者患大肠癌危险性增加;而摄取粗纤维素、维生素A、C及新鲜蔬菜多的人群,大肠癌危险性减少。
  动物实验证实,维生素A、C、亚硒酸盐与植物谷醇类等对大肠癌发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十字花科植物,如卷心菜的摄取量呈反比关系。
锻炼少、压力大
中青年精英成“高危人群”

    王均瑶先生生病期间所在的瑞金医院的肿瘤专家郭元彪医生表示:肠癌的病因复杂,医学上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并不能把发病归为某个具体原因。
    郭元彪医生分析,目前肠癌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与以下原因有关。
    一是肠癌的发生和饮食习惯有关,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肉食摄取越来越多,蔬菜,特别是纤维类的食品越吃越少,而高热量的食品又缺乏稀释致癌物的纤维素,容易造成代谢后致癌物浓度增高,沿海发达地区的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就与此有关;二是工作生活压力大,加上生活无规律、缺少锻炼、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降低、给了癌细胞滋生蔓延可乘之机。
    而目前大批的中青年社会精英几乎都具备这两个危险因素。
    另外,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调查表明,有肠癌、乳癌、骨肉瘤等家庭病史的人患病率比一般家庭高7-15倍。
高危群体应定期体检
早发现治疗效果好

    “大肠癌的手术效果,与患病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癌手术后5年存活率可高达90%以上;而晚期癌即使进行了各种治疗,存活率也不足10%。”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专家韩英教授强调。据介绍,大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所以不易引起人们的警惕。一旦出现便血等现象,疾病多已经达到中晚期。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根治大肠癌的关键。
  那么,如何预防大肠癌?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韩英教授建议:
    一、定期进行健康普查,这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重要方法。大部分早期大肠癌和全部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都有小量大便出血现象。出血有的是显性的,能用肉眼看到;有的是隐性的,用肉眼看不到,但通过实验室的化验可以发现。
    二、改变饮食习惯,控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取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纤维素的摄取,不妨有意识地增加粗粮饮食。
  二、尽早了解是否有大肠癌家族史。研究表明,人类的大多数疾病均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大肠癌的发病也不例外。一个人的直系亲属中如有一个或多个人患有大肠癌,就可能存在大肠癌相关基因的遗传因素,在一定致癌因素的作用下,较容易患大肠癌。因此,这些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普查更为重要。
  三、腹部放射治疗后要警惕。许多研究资料显示,女性生殖器官(卵巢、子宫)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患直肠癌的机会明显增加。因此,有下腹部放射治疗历史的女性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便血、下坠、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检查。
  四、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人们切不可因工作忙碌而忽略运动。有些人虽然检查不出疾病,但常会出现浑身无力、头晕眼涩、记忆减退等现象,这意味着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体免疫力往往会下降,人们易患上各种疾病,包括肿瘤。适当地锻炼可帮助人们走出亚健康状态,打球、慢跑、做操、散步等活动,可增强体力,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肿瘤预防。

肠癌主要诊断手段

   1、直肠肛门指捡
  肛指检查简单易行,直肠指检目前仍是直肠癌手术前一系列检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2、大便隐血试验:此方法简便易行,是大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结肠疾病的常规检查。
    3、血红蛋白检查:凡原因不明的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00g/L者应建议做钡剂灌肠检查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4、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CEA检查不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因此不适合作为普查或早期诊断,但对估计预后、监察疗效和复发方面具有一定帮助。
    5、内镜检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就目前而言是对大肠内病变诊断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检查方法,绝大部分早期大肠癌可由内镜检查发现。
    6、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传统的钡剂灌肠X线检查对早期癌和大肠腺瘤显示常有困难,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技术已大大提高了早期大肠癌和小腺瘤的发现率和诊断准确率,目前已成为放射科常规检查。
    7、CT检查:
  CT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但CT对结肠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估计能不能直接手术,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侵犯骨盆肌肉、膀胱和前列腺等情况。
    8、超声显像检查:
  直肠内超声显像检查是以探测直肠癌外侵和肿瘤对直肠壁的浸润程度为目的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于1983年起开始应用于临床。直肠内超声显像检查能正确地诊断出肿瘤所侵犯的部位及大小。
    9、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费用昂贵,且没有证据证明其对肠癌的检查结果更有意义,目前应用不广。

早期肠癌重要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

    解放军306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屈昌民介绍:排便习惯改变是直肠癌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早发现结肠癌,首先要熟悉自己每日排便的习惯,如果排便习惯突然发生了变化,则最好到医院就医,检查是否有癌变的存在。
    由于癌肿的刺激,病人可在短期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随着病程发展、病灶增大,癌肿可阻塞直肠出口,引起便秘、大便变细或变形、腹胀等症状。
  同时,患者的大便性状也会发生改变,例如出现大便变稀、大便带血和粘液。80%-90%的直肠癌可有便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常混有黏液或脓液。有时在粪便中可见到脱落的肿瘤组织,但这时往往已不是早期。

 

痔疮和直肠癌如何区分

    痔疮在临床上常见,主要见于成年人,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90%以上的直肠癌病例在初期被误诊为痔疮,因为痔疮的临床表现与直肠癌类似——大便带血或肿块从肛门脱出、大便次数增多等。但大多数痔疮不需要做任何治疗,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无多大影响;而直肠癌若不及早诊治,可危及生命。
    其实只要病人警惕,早期发现直肠癌并不困难。区别痔疮与直肠癌在临床上只需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就能达到目的,所花的费用也不高,如做一次肛门指检、或者纤维乙状结肠镜。
    专家建议,患者一旦发现排便习惯改变,就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就诊时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医生没有进行检查所得出的结论,如痔疮或菌痢等。如医生没有要求做检查,病人不妨自己提出。一般说来,直肠指检能发现75%以上的直肠癌,简单的乙状结肠镜检查几乎能发现所有的直肠癌。
   专家还建议,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病情。有许多病人可能羞于检查或怕检查带来的痛苦,在医生开出检查单后拿着单子不做检查,从而延误了时机,这类例子在临床上不少见。医生建议,45岁以上的男性是结肠癌的高发人群,每年的体检中如果有肠镜检查,最好不要因为检查过程中的不适而放弃,因为结肠癌和其他癌症相比的特点就是越早发现治疗的效果越好。

文章来源:商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