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养生有“三支点”
2009-07-06

2009-7-6 14:26:35     来源:39健康网

        “三戒” 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为纵欲、斗殴及贪婪,均可危害健康、损伤人的身体,导致病患滋生,甚至威胁生命。

  “三去” 与孔子同时代的另一位思想家老子,在其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中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必须去除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欲望。这既是讲的道德修养,也是养生保健的准则。

  “三有” 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指出,一个人若想少生或不生病,健康长寿,必须在生活上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反之,则易生病。因为,暴饮暴食,姿食肥腻,睡眠不足,不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无规律等,是酿成多种疾病的诱因。

  “三寡” 祖国医学总结古代养生经验,概括为“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中医历来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之‘三宝’,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精充、气足、神旺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而精亏、气虚、神弱,则是产生疾病与人体早衰的根源,所以,注意重视保养精、气、神,做到“三寡”,是健康长寿的要诀。

  “三慎” 古代的养生之道,还提出贵在慎食、慎药、慎激动。尤其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做到这“三慎”。临床上发现,在饱餐一顿美味佳肴之后诱发急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而死亡的病列并非罕见,因情绪激动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发者也时有发生。此外,目前市场上保健药品多如繁星,如不根据自己体质的具体情况选用,或滥服人参、鹿茸等补药,常常事与愿违,产生毒、副作用,反而对身体造成危害,影响健康。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