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人生看“健康”“玩家”“游戏”
2006-03-27

文章来源:新浪     作者:acglover

由于关键在于游戏,所以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才是“游戏”。首先,“游戏”指的就是娱乐活动,范围是挺大的,从一般的棋牌类,到捉迷藏,甚至是石头剪子布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游戏,可以肯定,“游戏”一词,并不是在电子游戏出现后才产生的,但是在今天,谈起“游戏”,引发的联想一定就是电子游戏,这也可以看到电子游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下面就是我的关于电子游戏的人生。

  我是一个老玩家了,屈指算算也有14个年头了(本人1982年出生),这一切都是从那台红白相间的FC开始的。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大学,母亲自己读了大专(具体情况不明,大概是类似现在的成人高考吧),使医务工作者,同时还是党员,而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出生,可能是遗传吧,我的脑瓜随不怎么样,但还算比较机灵,所以人读了当地比较好的小学(照现在的话说应该叫名牌小学吧,听说现在要进母校要几万块推荐,汗一把的说),而且成绩也相当不错,属于优等生之列(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当时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原因吧),而这时正是电子游戏开始盛行的时候。

  其实我在更小的时候就在朋友和亲戚家早就接触过电子游戏这一新玩意儿(国内并未推广,都是从香港带来的),可是一直却只有羡慕的份,而在我小学3年级的某一天,父亲带回来一台“小霸王”(是早期的产品),我高兴了整整一个星期,然后游戏就真正成为了我的人生的一个伴侣。记得在小学剩余的时光里,经常有这样的夜晚:2个大人和1一个小孩端坐在一张小茶几旁边,手中拿着手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不时发出一阵爆炸般的笑声,又或者是互相埋怨的声音,还伴随着“到我拉,到我拉”的嘈杂声,一直到11~12点才逐渐平静。母亲从小就喜欢围棋,父亲喜欢下象棋,而在电子游戏上也反映出来。母亲总喜欢拉我和父亲打俄罗斯方块(二代),其精通程度绝对可以称为达人,从9级12层(也就是最高难度开始)连续玩上几小时,玩到20+级才肯罢手,虽然我也不弱,但还是要甘拜下风;父亲则喜欢拉我和母亲打坦克,从50局(可以选关的版本)一直打到100+,本行象棋就更离谱了,居然还自己编写了对电脑用必胜棋谱(这个有点傻);而我,不用说就是跟大部分老玩家一样,从FC老4强开始,到面面俱到拉。

  这段时光虽然不长,而且在其间发生过不少令我不快的事情(小时候经常被其他男生欺负,原因不清楚,但最大的问题是最后被责怪的总是只有我,说我不应该还手……换来的是欺负者得寸进尺,被害者回家还要被虐),但我仍认为这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尽管我比较倒霉,每逢大考就患病(真的,不骗人,病3次了),虽然考砸了一科,但还是不负众望,考上了重点中学的的初中(升大率95%+哦)。不过,既然进了这种中学,竞争就必然很大,第一个学期我只能排在年级的中下游,所以在紧接着的两个学期里我拼了命似的学,同时也不断地锻炼身体,终于,在初二的上学期,我的成绩排到了年级的前列,体育也获得了良好以上的评价。虽然我很拼命,但是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我的游戏——超级机器人大战、三国志等战略游戏,最终幻想、勇者斗恶龙等角色扮演游戏则成为了我当时的最爱。不过好景不长,我的记忆力有所减退(原因不明,肯定与游戏无关),很多东西都不能记得很清楚,考试的时候只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有时干脆一片空白,因此,我的成绩也退步了,又掉回到了中游,父母和老师都替我担心,我自己也很着急,但这个问题的原因到现在还没弄明白。这个时候则正是电子游戏这一新事物接受国内审判的时候,各大媒体举出不少青少年由于太过沉迷于电子游戏而成绩滑落、染病还有变坏等等的例子,有成语道“三人成虎”,不少家长看了报道以后就把孩子的变化全都扔给游戏,一时间骂声一片,而这样的新闻就越传越多,电子游戏一下子就沦为了“精神鸦片”、

  “电子海洛因”……。很不巧,我的父母是很喜欢看报纸和新闻,所以,游戏的权利就被没收了,不过成绩也并未好转。

  可能是由于处在反叛期而且自己的心情也很不好吧,父母越压迫,我对游戏的思念就越深,总是偷偷地把父亲藏起来的游戏机拿出来打,而期间也少不了争吵之类的事,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紧接着的日子里,我渐渐的和班上喜欢电子游戏的同学成为了朋友,也曾经跟他们去过游戏机厅、出租机房甚至网吧(那时并不合法),后来还用自己攒的钱添了MD(世嘉的16位游戏机)、SS(世嘉的准32位游戏机)——我并非世嘉fans,只是考虑到家里并不富裕,所以挑便宜的买。这段时间我接触了不少例如梦幻模拟战、光明力量、樱大战等的国外电视游戏名作,也用SS玩了一把“仙剑奇侠传”(由于成绩一直都没有起色,父母一直都不肯给我买电脑,我感兴趣的事电脑本身,而不是电脑游戏,冤枉阿),游戏中的世界也逐渐成为了我消解压力,放开自己的唯一去处,估计不少人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才常常去玩游戏吧:不管在实际上有怎么样的能力,到了游戏的世界中都总有机会成为最强,游戏的规则也不像人生中的那样复杂,甚至令人厌烦,游戏也有着自己的内涵,使人能投入其中,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从而忘掉痛苦和烦恼。

  我的那几个玩友都考回了原来所在的那所高中,而我则考上了不怎么样的高中,虽然突然而来的感冒对我

  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我早就料到这样的结果。而在高中阶段,我也并没有能够像大部分人那样享受自己的青春——老师对我的几次误解,借住(学校离家比较远,所以……)亲戚对我的白眼,加上父母因我的不争气而施加压力,还不够坚强的我选择了逃避。我很清楚,我自己的心没有变,但我已经不能回到以前了,所以我选择了游戏来陪我度过高中的时光,而游戏也使我认识了许多好朋友,使我的日子稍微好过,跟朋友一起玩GB、玩PS的日子,至今也是难忘的回忆,成为了我青春日记里最美的页之一。

  已为人父母的人之间总流传着这样一个定律:让孩子上好的小学

  ,然后再上好的中学,才能读上好的大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要不人生就毁了。这样的定律听在我们的耳里自然是非常不舒服的,因为这代表的就是学,学,然后再学,不过这个定律也有一部分是现实的——不能读上好的学校而要升上好的学校不是不可能,但也是困难重重的。我跌跌撞撞地考上了大学(高考中暑,某科分数狂掉),虽然不差,但也并不理想,DC(世嘉的128位游戏机)入手了,不过心情却越发郁闷了。学校的教学的确有点问题,但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身边的人。入学时发现,喜欢游戏的人不少,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很令人高兴,因为有话题可聊,但接触久了就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玩起来只会争强斗狠——问题所在,我甚至怀疑这种人玩游戏到底是不是在娱乐,这种人觉得输了的人就是垃圾,说几句运气不好之类的话就是sb,而你在玩的时候总会有人在隔壁来一句“Cheap”或者是“烂”,你想不在意吧,他下次还来,你说不要吧,他说你小气,到头来就总是自己难受,而这,恰好就是现在的“玩家”的一群,而我,就沉沦于这苦海之中。

  “游戏”的另外一个定义体现在它作为动词的时候,可以简单地认为指的就是“玩”,不管你玩的是积木,或是电子游戏,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都可以理解为理解为你在做“游戏”这一活动,而你就是所谓的“玩家”。可以理解,没有“玩家”这个主体,“游戏”这一活动是不能产生的,所以我要很抱歉地说,如果有人要说电子游戏是虚拟的,不现实的,那我就要彻底地反对,不管是单机游戏还是网络游戏,都不是非存在的,无意义的,因为是“玩家”在玩,一个切切实实存在的人在玩,而“游戏”就正是由于“玩家”的改变而在不断改变。

  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健康”定义为人体的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憾和疾病,其实“健康”在今天的定义应该不只是这样而已。现在的“健康”更大的程度上指的应该是“健全”,应该是身体与心灵两个方面同样的健康,而且更主要的是指心灵上的健康,不管身体上有什么缺陷,只要心灵是健康的,就仍然是一个健康的存在。而“游戏”遭非议,“玩家”遭质疑就正是“非健康”所造成的。

  何谓“游戏”“非健康”,暗示色情、暴力是好事,暗示在色情、暴力中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的是“非健康”。许多人说暗黑破坏神”暴力(流血多,这个是文化部说的),“大富翁”色情,“不错,也可以认为“坦克”暴力(把对方坦克给杀了),“俄罗斯方块”色情(有女人出来跳舞)……色情、暴力与否主要是要看所对应的年龄层和思想成熟度,而这正需要人们正确地判断和维护。不过现在不少网络游戏也被视为色情、暴力,这,一般都是源自于“玩家”的“非健康”。

  何谓“玩家”“非健康”,沉迷于“游戏”,起居饮食不正常,导致患上不应该有的疾病,是“非健康”;把在网络游戏中乱杀玩家当作一种“杀人的快感”(我的某同学的想法),把用作弊器玩CS来战胜对手,然后丢下一句“你们这帮菜鸟、垃圾”(亲身体会)当作一种乐趣,以各种方法辱骂他人,是“非健康”;在网络游戏中实行欺诈,或者教唆别人欺诈,制造、宣传和使用各种外挂又或者喜欢使用各种手段来扰乱游戏秩序,是“非健康”。要说“游戏”“非健康”教唆“玩家”犯错,那是借口,不成熟、涉世未深、思想不完全才是本因,而以上这些行为就正是真实的体现。

  我的经历可以证明,游戏本身是无罪的,如果有罪,那么受刑的应该是“玩家”。作为一名“玩家”的我并不出众,但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愧,并且为我是一名“健康玩家”而自豪。

  致各位真正热爱游戏的“健康玩家”

  要玩,因为爱玩,可能你还在迷茫,但要拼的时候还是要拼,我明年就要找工作了,我会拼尽我的全力,大家要记住“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并希望祝大家能一帆风顺。

  致各位陷入迷途的“非健康玩家”

  不要玩,除非你学会玩的是游戏,而不是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在你把别人玩弄一番以后,绝对不会发现,你玩弄的正是你自己本身;不要把游戏当作虚拟的不存在的东西,你可以看看屏幕,那里面的映出的正是你的脸,而你所做的正毁掉你的人性;不要把人生当作一场游戏,因为没有记录点给你,也没有办法把你自己删掉再开新人的;希望你们好自为之,一路走好。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