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自己摒弃弱国心态
2006-03-23

               文章来源:千龙新闻网    作者:外交学院院长 吴建民



  弱国心态说到底是缺乏自信心,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反映

  从1994年到2003年,我先后在欧洲当了9年大使,先在荷兰,后在日内瓦,最后到了法国。9年中,我接触了国内到访的许多代表团。在与他们的接触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在同一些人的接触当中,也发觉了一些问题。

  譬如,有人对我们国内取得的进步非常自豪,但不注意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我在巴黎就听到这样的说法:“巴黎有什么,房子都是旧的,看不到什么新楼,比我们差远了!”有些人,从非洲回来,途经巴黎,他们讲起非洲的那种神态,我就更不敢恭维了。还有些人,到国外后,名牌商标留在袖口上,生怕别人看不见。

  这些现象,使我思考了很久,看来,这些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存在决定意识,这可能是中国在过去一百多年里被列强踩在脚底下所逐渐形成的一种弱国心态的反映。

  弱国心态表现很多

  弱国心态的表现很多,信手拈来,大约就有以下几条:

  一、对别人的评论十分在意。别人说好,就喜出望外,到处说“某某说我们好了!”好像别人说我们好,我们的身价也就提高了;对别人的批评则不加分析,一概斥之为“反华”。在今天的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一股反华势力,对中国有很深的偏见,经常攻击中国。但也并非是讲中国好的就一定对中国好,批评中国的也不一定就是对中国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捧杀”和“打杀”,在中国取得了相当进步的时候更要警惕“捧杀”。

  二、喜欢过分炫耀自己的成绩。对自己的成绩喜欢炫耀,言过其实,不顾实际地拔高,有三分偏要说到六七分,不说到六七分就不过瘾。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三、对于存在的毛病和缺点则不大愿意提及。从中国发展的漫长过程看,中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我们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在这方面,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给我们作了榜样。他们在向外国领导人介绍中国的情况时,既讲成绩,又实事求是地讲明中国的问题和困难,给外国领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瞧不起小国、弱国。在一些小国、弱国面前,我们有些人瞧不起这些国家,那种为毛主席和周总理所深恶痛绝的大国主义就冒出来了。

  五、在大国、强国人士面前,总有些底气不足、自惭形秽,总觉得矮人一头。

  弱国心态“害己害人”

  以上种种弱国心态,对正在发展的中国危害很大。它的危害可以用“害已害人”四个字来概括。

  “害已”,首先是这种心态会增加中国在前进道路上的阻力和困难。

  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与历史上大国崛起的道路全然不同。世界对于历史上那些大国崛起带来的腥风血雨依然记忆犹新,有些人担心中国会重蹈历史上大国崛起的覆辙。弱国心态会使我们骄傲自大、固步自封,使我们失去朋友,增加中国发展过程中的艰难险阻。

  其次,弱国心态使得不能全面看待自己,容易浅尝辄止,鼠目寸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进步毫无疑问是巨大的,但距离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即在21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去年我们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4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然而,世界知识产权的97%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们自主的知识产权还不到2%。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全世界产业分工链中,中国人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打工仔”的地位。

  “害人”,弱国心态容易伤害别人,不能平等待人,不必要地激化矛盾。

  正视自己,逐步摒弃弱国心态

  弱国心态说到底是缺乏自信心,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反映,是中国过去屈辱的历史所造成的。要摒弃弱国心态,我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要克服它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就需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弱国心态的危害,鼓起勇气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这样才能逐步摒弃弱国心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