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食物“环保”攻略
2008-06-28
    简要内容:炎炎盛夏,食物里的细菌病毒蠢蠢欲动,等待你的一个疏忽,就会下手令你生病。将冰箱内分区存放东西,熟食、剩菜等集中放置在冷藏室上层;生鲜鱼肉等放在下层,以免生食物污染了熟食。剩菜最多再复热一次,如没吃完最好是丢弃,不要一热再热,会增加食物腐坏的危险。

  炎炎盛夏,食物里的细菌病毒蠢蠢欲动,等待你的一个疏忽,就会下手令你生病。所以夏天不仅在外用餐要注意卫生,即使在家里也要做好食物的“环保”,才能让一家人吃得健康安心。

  家庭食物是这样失去“环保”的

  盛夏,做到家庭饮食卫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防范细菌性食物中毒,而最容易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是生食和熟食交叉污染。特别是处理这两种食材的器具(如菜刀、砧板、抹布等)没有区分开,或是储存方法不当,生、熟食混在一起,就容易造成污染。

  其二是热处理不足,多半指食物没有充分煮熟,无法达到杀菌效果。

  其三是食物调理后于室温下放置过久,导致细菌快速孳长,并产生大量毒素。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在摄氏4℃~65℃间最容易生长,因此,在盛夏,食物不论生或熟放置在室温下太久,腐坏的风险极高。

  最后,处理食物者的手通常也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带菌的手触摸食物、砧板、碗碟……,一不小心就造成感染。尤其手上有伤口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就会逮到机会作怪,更可怕的是,它所释放出来的毒素在高温下(摄氏100℃加热10分钟)都很难破坏。

  从“环节”保证“环保”

  从生的食物变成可下肚的美食,其中任何一个步骤有疏失,就有造成食物中毒、让人生病的危险。所以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是让你家人食而无忧的有力保证。

  A 采购食物

  环保秘笈:

  1.选择冷藏肉、冷冻肉,比温体肉不易孳长细菌。新鲜的肉类应该是色泽红、肉质柔嫩、有弹性;脂肪部分为白色,不宜含血丝或呈淡黄色。

  2.选择鱼类时,应该选择肉质有弹性、闻起来没有腥臭味。另外,观察鱼眼睛应该清亮、不浑浊;鳞片光泽、完整、没有剥落;鱼鳃颜色呈鲜红。

  3.最好到超市选择有品牌、有认证的食物,可以得到基本保障,或不幸吃出问题的时候,至少可溯源,知道找谁负责。

  环保禁忌:

  1.买路边摊商出售的自制熟肉、凉拌菜、豆制品;吃过期的、无标识的、包装破损的食品;购买外观异常的食物(例如罐身生锈、膨胀或凹陷之罐头食物);买无冷藏的酸奶。

  2.常常买半调理食品。有些半调理食品,像腌过的肉片、拌好调味料的肉丝等,可能是快过期或已经过了保存期限的肉所制作,比较不新鲜。有些甚至可能已经稍有腐坏、变味,但因为用很重的调味把不好的味道盖住,所以吃的时候不易察觉。

  B 保存食物

  环保秘笈:

  1.生鲜食物买回家,尽速冷藏。鱼、肉、海鲜等买回来,清洗之后拭干水分,放进干净的保鲜盒。如果当天或隔天就要处理,可以放进冰箱冷藏室;超过2天以上才煮的,就要入冷冻室保存。

  2.注意食物的保存期限。冷藏、冷冻肉或鱼类的包装上多半印有保存期限,应该注意在这个日期之前吃完;如果是买自农贸市场,没有列出保存期限,建议也要在7~10天之内吃完,超过保鲜期最好就舍弃。

  3.生、熟食分开存放。将冰箱内分区存放东西,熟食、剩菜等集中放置在冷藏室上层;生鲜鱼肉等放在下层,以免生食物污染了熟食。

  4.每1~2星期整理、清洁冰箱一次。定期清理及丢弃过期、不新鲜、闻起来有异味的食物,并可以用稀释过的漂白水擦拭、消毒冰箱。

  5.注意冰箱温度。冷藏室温度应该维持在摄氏7度以下,冷冻库则在摄氏零下18度以下

  环保禁忌:

  1.塞爆冰箱。如果冰箱里东西存放太多,会影响冷空气循环,使冷却、保鲜效果变差。冷藏库最好保留40%左右空间,不要全塞满,而冷冻库也只存放近1~2星期之内要吃的食物。另外,不要把食物挡在冷气出风口处,以免影响冰箱内温度。

  2.频繁开关冰箱、打开很长的时间。每一次打开冰箱,都会使冰箱内的温度快速上升(5℃~20℃左右),然后要花数十分钟才会恢复原来的冷度,既耗费电又不利于保存食物。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