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笔记还要查禁多少次?
2007-05-30

  新闻背景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日前要求各地“扫黄打非”部门从5月28日至6月3日迅即开展为期一周的查缴《死亡笔记》等恐怖类印刷品专项行动,净化儿童出版物市场环境,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广大少年儿童欢度一个健康愉快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这是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继4月份两次下发查缴通知后,第三次就查缴《死亡笔记》等恐怖类非法出版物作出的紧急通知。

  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查禁的《死亡笔记》,其实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模仿日本同名漫画制作的“死亡笔记本”。普通笔记本的厚度,精美的包装,黑色的封面上用烫金的中英文写着“死亡笔记”字样。扉页一个圆环内有个骷髅的标志,里面每隔几页就有一页黑色的纸,用中英文对照写着一些荒诞惊心的话:“只要死亡笔记在你手上,一直到死,死神都会在你身边。你可以先写上死因,然后在后面写上名字,此人将在40秒后死去……”

  就这么一种荒诞不经的东西,却莫名其妙地得到了许多中小学生的青睐。在见诸媒体的报道中,不少买了“死亡笔记”的孩子起初是出于“越恐怖就越过瘾”的好奇,现在则是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将他人的名字写进“死亡笔记”,借此宣泄自己的不满,以产生一种报复的快感。本该充满童真童趣的孩子与死亡、恐怖相联系,让人惊愕之余,还感受到一份沉重和压抑。与其说孩子诅咒他人的行为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不如说是孩子向成人传递诉求的一种信号。反映了孩子们的压力宣泄需求被长期漠视及宣泄渠道缺失。医学上有一个术语叫亚健康,说的是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某种程度上说,现在有些孩子正处在心理亚健康状态,表面看上去,他们都很活泼、可爱、健全,毫无病理特征。但事实上他们心智极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都处于不稳定之中。一句话,一个新鲜的游戏,甚至仅仅是一次突发奇想,都可能导致他们在是非对错之间做出荒唐的选择。或许,《死亡笔记》真正的可怕之处,恰恰在于虚拟的发泄会在孩子的心灵上滋生邪恶,意识上打上仇恨的烙印。

  其实,《死亡笔记》在中小学生间的“火爆”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自2006年至今,上海、武汉、广州、深圳、成都、长沙等地多次收缴查禁,至今却仍风靡校园说明了什么?我们不禁要问: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建一道防火墙到底有多难?查禁《死亡笔记》还需要多少次紧急通知?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