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基层代表委员心声:医生定期到农村服务好
2006-03-13

来源:新华网

解决好务工农民进城规范就业问题

  本报记者 张贺

“目前城市中存在着诸多妨碍务工农民正常就业的问题,使务工农民在城市中的就业常常面临困境。必须解决好务工农民进城规范就业问题。”青联界的王书平委员说。

  王书平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应努力做到:第一,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摸清务工农民的要求和需求;第二,建立有关工作机制,围绕务工农民就业登记、素质教育、就业选择、合法权益落实等,进行辅导、教育、帮助、监管等,为他们的规范就业提供制度性的服务;第三,建立健全有关务工农民合法收入的给付制度和具体保护措施;第四,尽快建立有关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医生定期到农村服务好

  本报记者 王科

  陕西省澄城县农村信用社韦庄镇魏家斜村信贷员马百党代表说起“实行城市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农村服务的制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很是激动:“这可说到乡亲们心坎里了。”

  马百党代表几年前勇斗抢信贷款的歹徒时受了伤,“多亏村里医疗站及时抢救”,他才“捡回一条命”。让他着急的是,多年来卫生站医疗器械不但没更新,医务人员也青黄不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让群众有病看得到、看得起、看得好”,他说,实行城市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农村服务的制度好,城里选派医疗技术水平高的医务人员到农村服务,不但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问题,还能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培养,带出一支用得上、留得住、走不了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

  本报记者 吴冰

  “只有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大步走进工厂和城市,农民才有可能真正脱贫奔小康。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红花村党支部书记谭国荣建议,政府要将农民技能培训列入议事日程,县、乡、镇政府应长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如烹饪、理发、家政、裁剪、保安、驾驶以及法律知识和进城进厂注意事项等,帮助农民掌握一门或多门生产技能。

  谭国荣代表希望,近期有更多的涉农项目和企业投入农村,帮助农民尽快提高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扶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本报记者 赵永平

  “农民增收离不开农技,不能让农技卡在‘最后一公里’。”河南叶县农业局的技术员高国团代表说,目前不少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经费不足、人心涣散,致使适用的技术难以推广到田间地头。她呼吁要大力扶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破除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上的沟沟坎坎,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高国团代表建议,应切实加大政府财政对基层农技推广的投入,多渠道筹集推广经费;建立农技推广培训专项资金,每年对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选送部分技术骨干进修;给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一些激励政策,鼓励高素质农技人员到基层一线工作。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