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是医学界一个恒久的话题。医生们越来越敢于直面误诊,敢于向公众揭开误诊的面纱。互联网的交互性,也让患者对误诊研究有了话语权。聚焦互联网上的误诊讨论,不能不关注在中国康网上展开的一场关于“误诊是否正常”的医患辩论。
1 是谁在说误诊正常
一篇被广泛转载的文章
数月以来,中文网站对误诊最热门的文章无疑可推举一篇来自某知名门户网站健康频道《医生误诊是正常现象有四大主因》,该文一度被各大门户网站健康频道和健康网站转摘,在百度和google搜索,相关网页居然达17万多条!
文章中列举的四大主因确实是研究临床误诊误治的专家们历经10余年,在几百万大样本的误诊数据库中统计出的结果,但是文章结论性的概括却偏离了科研者的本意:“误诊是一种正常现象,它可能是医生的主观判断错误,也有患者对医生的误导因素,还可能病情过于复杂,目前的医学技术无法应付所致……误诊是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正常现象。”
2 患者:误诊是正常现象吗
“说误诊是正常现象是对患者最大的不公”不久前,一位遭遇过误诊的网民五十而立对“误诊是正常现象”的结论提出了强烈反对:“说误诊是正常现象,就像纪委说腐败是正常现象一样荒诞!作为一个医生你一定要知道,你的一个1%的疏忽、1%的错误,对患者来说,就要承担100%的后果和痛苦。误诊与医院的宗旨和任务是背道而驰的,误诊率高会造成医院的医患矛盾激化、信誉降低,最终影响医院的效益。为病人治好病是医生的天职,如果一个医生老是误诊,谁还敢找他看病呢?一个人患病后找到医生,是因为他相信医院的医生能够治好他的病,这才是正常的。如果这个人被不幸误诊了,然后被告知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请大家站在这位被误诊者的立场上考虑一下,这正常吗?因此,说误诊是正常现象是对患者最大的不公!”
众多患方网民纷纷跟帖表示支持:一旦这一结论大行其道,就可能解除医生的道德约束,势必会让一些不负责任的医务人员找到推卸责任的借口。虽然误诊在所难免,但决不能因此让广大患者成为某些没有责任心的医务人员的牺牲品。
3 医生:误诊绝不是正常现象
“这样的标题赚足了眼球,却会激化医患矛盾”在辩论中,医方网民一致反对“误诊是正常现象”的提法,他们认为这不代表医生对误诊的态度。“尽管这样的标题赚足了网民眼球,却有误导公众、激化医患矛盾之嫌。”
一位显然是误诊研究专家的网民素食素面指出:“没有哪一个医生认为误诊是正常现象!什么叫‘正常’?正常是符合一般规律的,符合常情、常规的。即使有大样本的调查显示临床误诊率在27%,仍属于少数范畴。因为这组数据来自误诊文献的统计,而大量的常见病因为误诊率极低,也就不会出现在误诊文献之中。凡是被医生报道的误诊病例必然有其特殊性。所以我们说误诊是诊断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如果有记者说误诊是正常现象,患者不应该把这种‘对患者的不公平’看成是医生的态度。”
但一位医生认为:“按照词义理解,临床上有一部分误诊确实是‘符合一般规律和情况’。疾病从开始到结束变化很大,很多疾病早期表现都是感冒,从早期诊断感冒到后来,可能是感冒,可能是麻疹,可能是肺炎,可能是SARS。现在回过头去看,你认为当时的诊断错还是没错?”
不少医生认为,医生期望在特殊的误诊现象中找到共性的规律,如果有人把具有共性规律的误诊现象称为“正常”,也许认为它“是符合误诊一般规律的”。但是千万不要把医生的学术讨论词汇拿出来混淆视听。
素食素面还详尽阐述了误诊的客观存在性:错误可以有明知故犯的,但是却没有哪一个医生会故意去误诊。错误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避免发生的,但是某些疾病的误诊却有其不可避免性。我们对一些疾病的本质,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受知识水平、经验、方法以及疾病的个体差异等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在一段时间里往往认识不清,有时甚至穷尽所有的检查方法,仍然无法在病人生前对其疾病确诊。所以,临床上只要有诊断,就可能有误诊发生。
4 谁对误诊有话语权
网络让患者有了说话的地方误诊问题只有医生才有话语权吗?患方网民一致认为,误诊是医生对患者的误诊,谈到误诊只让医生说话、不让患者说话的局面应该有所改变了!各种医学杂志所发表的论著,听到的都是医生单方面的声音。网络是个开放的场所,患者因此有了发表自己观点和意见的场所。
患者十而立对医生的期望是:不在于他从不误诊,而在于他因为自己曾经的误诊而深深地内疚,在于他时刻警惕着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于他对每一个病例都是全力以赴精心治疗。患者羽刹认为,患者可以原谅医生无意的失误,但医生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失误,要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减少客观因素造成的失误,坚决杜绝因粗枝大叶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面对患者的期待,医方网民也在反思:医患应该换位思考。医生应该经常站在患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面对患者时多一点责任感,应该理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不安。患者应该明白医生只有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才能获得经验,千万不要把医生当成仇家,到头来受害的还是自己。
小平医生直言:对于误诊误治,很多人把主要精力放在批评和规劝医师行为上,这是很幼稚的。一些网站上对医生骂声一片,其实毫无用处。大家应该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保健之道,这才是上乘之计。“病至而防之,病将至而止之,病已至而退之”。如果能够做到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哪会有到时的焦头烂额呢?
转自: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