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的人喜欢探听隐私
2007-02-27

王先生是一名职场白领,跟他接触的人都有一种感觉,他太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了!许多曾和他关系不错的人也纷纷避他而去,而他自己却不作反思,对别人的生活依然过分关注。

     

  像王先生这样喜欢打探别人隐私的情况,也叫窥视,是缺乏心理边界的表现。之所以能维持,是因为这种行为有“获得性受益”。许多人在他面前不设防,轻易把自己的生活细节告诉他,满足了他窥视的欲望,使他的窥视行为得以固化。正所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喜欢窥视的王先生便有了长期“客户”,甚至难以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再者,王先生一直在试探别人的边界,如果对方不拒绝,他就试探下去。其实他也在寻求被拒绝,寻求对方给他一个边界,可和他在一起的人又恰恰是一群不会拒绝的人。于是,得不到拒绝的王先生,就一直这样追问下去。


  这样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狡辩,比如“别人喜欢让我这样做”,或者“如果他不喜欢可以拒绝”等,但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因为这些人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使自己看上去总是“对的”,他们是一群具有“自恋”性格的人,甚至会利用别人的弱点来使自己满意。

  这类人往往过度自我膨胀,在社会上不仅没有遭到过大的挫折,反而被社会所称许。长此以往,还有一定危险,易使他们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误以为自己真如想象中那样伟大而无所不能,最后导致伤害别人,众叛亲离。

  想让这类人有改变的动机,需要外界适当给他们一点挫折、一点拒绝,让他们的膨胀自我冷却。另外,社会也需要反思,这种行为为何会有生存的土壤?社会究竟需要倡导一种怎样的文化?此外,软弱并不等同于善良,正如窥视并不等同于强大,王先生身边的人也需要学会拒绝,学会捍卫自己的权益。

转自:21cn健康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