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不是的限制性信念
2007-02-08
  原来的体育界认为中国人黄皮肤的亚洲人是不可能进入国际8强的,然而中国人刘翔却打破了这一论调,创造了110米跨栏12’91的奥运会记录,平了世界记录,获得了中国田径男子项目的第一块金牌。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刘翔根本就没有自我的设限,因而成绩越来越好。

  究竟何谓“限制性”信念呢?信念是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实践的体验出来的,关于自己或者这个世界千真万确的结论。人们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所以,当我们一旦遭遇到一些经历后,我们头脑中的“一般化”功能就会发挥作用。它的目的就在于让我们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在遭遇到像类似的事件的时候我们会自动地做出一个最为有利于自己安全的决定和选择。

  限制性信念通常是由关于我们“可以”、“是”或者“不可以”、“不是”的一切。当我们认为自己“可以”、“是”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限制了自己“不可以”、“不是”,而当我认为“不可以”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限制了自己“可以”的一切。

  如,“我可以成为一个歌唱家。”当一个人拥有这样的信念的时候,也许,他已经开始限制自己不成为歌唱家的可能。如,曾有一个人连续考硕士研究生8年,一直考到了自己已经是38岁,然而,他还在继续赶考,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坚持的精神,我们姑且不论这种方式是否高效,我们不妨看一看,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模式呢?在他的潜意识中,他有着这样一个限制性信念,“我必须是一个硕士研究生。”于是他就已经没有了其他所有的可能,就只有考取硕士研究生,这一条道路才是他生命中唯一的选择。

  在感情生活中,这样的限制性信念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强烈和显著。如果一个人认为,只有他/她才是我这一生中唯一的真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这是一个限制性的信念,如果他非常执着于这个信念,那么他的行为将没有别的可能,只能是将自己的一生的幸福都维系在这一个人身上。他将会盲目地“爱”上这个人,而其他的人对于他来说都可能是不存在的,熟视无睹。其结果就是让自己成为感情的奴隶,如果这个人让他失望了,那么,他就会认为他这一生的幸福就没有任何指望了。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所有的感情维系在某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出患得患失的心态,而这个时候,他/她就开始渐渐丧失自我了。而当你自己已经不是自己的时候,也就毫无可爱之处了。因此,如果一个人要显示出吸引力,那么他就需要保持他的自我,当你的自我消失的时候,你的“万有引力”也就随之而消失了。

  又如果一个人认为“我不是他/她会爱上的人。”这样的限制性信念当然就会让这个人在他/她爱的人面前,丧失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当然也没有任何可爱和吸引力。

  因此在感情上的限制性信念会导致了一个人在感情面前缺乏独立的能力,进而在无法正常面对现实的世界中困扰。摆脱心中的那些限制性的信念,坚定地认知自身的价值,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这个世界的宝贝,认清自身的价值,为自己铺设一条健康快乐的道路,让自己走在这条幸福快乐的道路上。

  转自:千龙健康频道   作者:徐敬东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