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在碘缺乏地区的7亿人相比,生活在高碘地区的3000万人绝对是少数。正像学术界对碘的研究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一样,我国碘缺乏病防治模式也正在经历一个从粗犷到精细的过程。
不缺碘 为什么要吃碘盐
这是一份地方政协会议提案的主题。主要作者叫蒋平原,山东省菏泽市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监督科副主任医师。因为在菏泽市政协会议上的这份提案,他现在成了当地的名人,联系采访他的新闻媒体不断。
2005年1月,在菏泽市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上,以蒋平原为首的部分政协委员提交了《我们不缺碘,为什么要吃碘盐》的提案。提案指出:自1996年开始,菏泽地区发现甲亢病人多名,市民对在菏泽实行全民食盐加碘措施提出种种疑问,营养专家对高碘的菏泽往食盐里再加碘的做法表示担忧。提案建议:高碘的菏泽不应实行缺碘地区的食盐加碘法规,有关部门应立即停止向高碘区食盐加碘,改售自然盐。
该提案一经报道,立即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
“不是一直在说菏泽碘缺乏吗?怎么现在又成了高碘区?”
“过去说吃加碘盐对身体好,现在又说补碘对身体不但不利,反而有害。碘盐到底该不该吃?”类似的疑问一度充斥当地媒体。
“提案的撰写有些偶然。”蒋平原回忆说。此前,身为山东省营养学会会员的蒋平原在北京参加了一个学术会。有专家在会上报告说,“黄河古道不缺碘,不应该再往食盐里加碘”。菏泽不是正处在黄河古道吗?敏感的蒋平原心里一震,赶紧去问省内专家,答复是菏泽确实属于高碘区。
早在1997年,菏泽盐业部门就曾针对该地区碘营养状况向省盐务局请示,“菏泽地区卫生局与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分别进行调查和复查,省地病办于1997年5月份下发了便函,确认菏泽地区9个县(市)为非缺碘地区,可暂不供应加碘食盐。鉴于此,我区下一步供不供应加碘食盐,特请示省局。”
既然有关部门已经调查过,菏泽不缺碘,老百姓为什么还要吃碘盐?而且,已经有来自临床医疗一线的政协委员发现,菏泽地区碘性甲亢病人近年来越来越多。
政协委员们对盐业部门提出质疑:高碘地区“普碘”无论从医学角度还是从营养学角度讲危害都很大。1997年既然已确认菏泽为非缺碘地区,为什么8年来还在吃碘盐?由此引发的疾病谁来负责?
2005年5月25日,山东省盐务局、山东省卫生厅联合下文,就调整加碘食盐供应区域和对整体停供碘盐改供非碘食盐的20个县(市、区)等问题提出实施意见。其中,菏泽市8个县区及成武县4个乡镇停供碘盐。2007年1月初,记者在菏泽市部分乡镇走访,市场上已难觅加碘食盐的踪迹。
蒋平原告诉记者,这份提案不仅获得了市里颁发的“优秀提案”奖,还让自己在菏泽“小有名气”。但他心里总觉得有“绕不过去的弯”:“我是山东省营养学会会员,有机会出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能了解到碘营养方面最新的学术进展;同时,我又是政协委员,有机会向政府见言献策。否则,菏泽人不知道还要多吃几年冤枉碘盐,更不知道多少人因此健康受到危害!这样的事情,在别处是否仍在发生,又该由谁来负责任?”
到底缺不缺碘
事实上,近几年因高碘问题而让当地群众对食盐加碘政策发出质疑的并非菏泽一地。与菏泽比邻的河南省商丘市,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在为是否应该吃碘盐而困惑。
2005年6月,河南媒体发表了《商丘近一半人无需再补碘》的文章,引起了政府和群众的极大关注。报道说,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于2001年7月、2004年7月两次下文,确定新乡、开封、濮阳、商丘4个市的168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为高碘地区,其中商丘有104个。
可媒体在政府发文一年多后去高碘区调查,发现加碘食盐照旧供应。“商丘与菏泽的不同在于,菏泽绝大部分地方不缺碘,所以,只要把碘盐换成非碘盐就成了。而在商丘,一部分地区缺碘,一部分地区又不缺碘,既要保证高碘区非碘盐的供应,又要防止缺碘区受非碘盐冲击,监管难度很大。”商丘市盐业部门有关人士说。
河南是全国较早开展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和采取防治措施的省份。监测结果表明,水碘含量在200微克/升以上的确定有新乡的长垣、封丘,开封的开封县、开封郊区、兰考和杞县,濮阳的台前,商丘的虞城、民权、永城、梁园区和睢阳区等4市12个县(区)79个乡为高碘地区。2004年7月,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向省盐业局发出的《通知》中又确定第二批高碘乡镇为89个。河南省盐业局于2002年2月向全省发出通知,要求高碘地区从2002年3月1日起供应非碘食盐。非碘食盐须明显标明“非碘食盐”字样,在“食用范围”一栏中注明:仅供高碘人群食用。
2007年初,记者在部分乡镇属于高碘区的商丘市梁园区走访,发现一些超市里既有碘盐也有非碘盐。对碘盐和非碘盐的区别,很多居民除了表示“碘盐可能有营养”外,并不知应该食用哪一类盐,更不知自己所在的地区是否为高碘区。
“我在防疫站干了20多年,说实话,我也弄不明白商丘哪些地方缺碘,哪些地方高碘。尽管文件写得明白,但又有几个老百姓能看到文件?再说,过去长年宣传要使用加碘食盐,现在自己又说不让用加碘盐。这个工作不好做!”程富川说。
3000万人生活在高碘区
碘是一种活泼的具有氧化剂作用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能溶于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尽管自然界中碘含量稀少,但它却是人体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元素。碘缺乏,人表现为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发育滞后和智力下降等。国际公认的碘研究成果发现,碘的摄入量与疾病发生率成“U”字形关系,即碘的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增加。目前,评价一个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是人群尿碘中位数(MUI)。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是:尿碘中位数(MUI)<100微克/升是碘摄入量不足;100~199微克/升是足量碘摄入(适宜);200~300微克/升是超足量碘摄入;>300微克/升是碘过量。
国际权威学术组织于2001年首次出碘过量的定义(尿碘大于300微克/升),重申了碘摄入的推荐剂量为成人150微克/天,尿碘中位数应当控制在100~200微克/升之间。目前国际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碘摄入量过低引起的是碘缺乏病,碘摄入过量的危害是碘致甲状腺肿和碘性甲亢。
以商丘为例,2001年初专家以商丘市民权县一所小学作为流调点,对51名8~10岁学龄儿童病情监测显示,B超法甲状腺肿大率为27.45,尿碘中位数2721.29微克/升,水碘中位数1849.11微克/升(水碘正常值50~200微克/升)。2003年2月,商丘市卫生局组织人员对民权县另一所小学91名8~10岁学龄儿童调查显示,触诊法甲状腺肿大率为38.46%,尿碘中位数750微克/升。
最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滕卫平教授领导的“碘致甲状腺疾病”课题组完成的一项历时五年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碘超足量和碘过量都会导致自身免疫甲状腺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率呈数倍增高。
报道说,课题组在中国北方农村选取了尿碘中位数不同的三个社区,对3700多位居民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甲状腺疾病检查和随访,发现两个碘超足量和碘过量社区,同对照的碘未过量社区相比,其自身免疫甲状腺炎发病率分别呈现4.4倍和5.5倍增高,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率分别呈现11.3倍和12.6倍增高,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隐性患者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呈现6.5倍和9.8倍增高。碘过量社区五年内发生乳头状甲状腺癌13例,而另外两个社区则无甲状腺癌发生。
我国到底有多少人生活在不缺碘地区,不该食用碘盐呢?
据中国疾控中心地病中心专家介绍,全国源性高碘调查主要在既往有流行病学资料的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山西、天津、内蒙古、新疆、福建11个省(区、市)进行。调查结果以《水源性高碘地区和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的划定(BG/19830-2003)》国家标准进行评价。
“有3000多万人生活在高碘地区,相当于加拿大的全部人口。”
参与调查的专家说。据悉,本次调查共涉及1864个乡,15425个村。调查证实有785个乡镇水碘在150微克/升以上,其中超过300微克/升的乡有286个。威胁人口3098万,其中超过百万人的有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5省。调查显示,水源性高碘地区(含高碘病区)主要分布于黄河平原,黄河以南的山东、河南、江苏、安徽4省交界处,黄河以北的山东、河北。
“调查结果已及时反馈给了当地政府和盐业部门,目前除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高碘区已经停供碘盐。”
食盐加碘功不可没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1980年资料统计,全国曾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甲肿)患者近3500万名,地方性克汀病患者约25万名,生活在缺碘地区的人口约有7.2亿。
1996年,国务院先后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办法》,开始全民普及加碘食盐。10年间,碘缺乏病防治成绩有目共睹。2005年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显示,我国儿童平均智商为103.5,已处于正常水平,表明威胁我国达数千年之久的因碘缺乏而造成下一代脑发育不良的危险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近几年,记者在碘缺乏地区采访,深切感受到普及碘盐带来的变化。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桦川县,曾经是碘缺乏病的重病区。自1978年国家对桦川县集贤村(俗称傻子屯)采取食盐加碘干预措施试点,1995年开始全县实施全民食盐加碘综合防治措施后,这个县完全控制了碘缺乏病的新发,2000年碘缺乏病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标准。
同样属于碘缺乏病重病区的内蒙古赤峰市,12个旗县区中曾有11个为病区,206万人受到碘缺乏危害,有地甲肿近27万人。10年间,赤峰市积极落实食盐加碘政策,2000年以后碘盐覆盖率达到100%,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在重庆,地处渝陕鄂三省交界的巫溪县天星乡万临村,以前被称为痴呆村,669人中有41人弱智。经过碘盐覆盖,2004年11月这个地区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6年11月召开的“纪念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十周年电视电话会议上”说,我国普及食盐加碘的十年是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十年。全国第五次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显示,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从1995年的39.9%上升到2005年的90.2%,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1995年的20.4%下降到2005年的5.0%,尿碘中位数达246.3微克/升,儿童平均智商达103.5。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等三项指标都达到了国际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我国的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已经进入国际先进国家行列。
双重挑战
采访中,一位碘缺乏病防治专家告诉记者,与碘缺乏病防治成绩相伴,近几年,学术界因对碘过量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始出现争议。“由于涉及国家食盐加碘政策,这些争议多止步于研讨会、文章等学术层面。”
一方认为:实行全民食盐加碘法规后,由于在非碘缺乏地区补充碘盐,个别部门追求控制碘缺乏的达标率或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名目繁多的加碘产品和补碘营养品进入市场,出现重复补碘,导致1997、1999年两次国家级碘营养监测结果均显示人群尿碘中位数(MUI)>300微克/升,2002年盐碘浓度下调后监测结果MUI为241.2微克/升。根据WHO公布的碘过量定义,我国居民1997年和1999年的碘摄入量都已经达到碘过量的标准,2002年为超足量。
另一方认为:随着全民服用加碘盐的逐步强化和普及,我国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了上升趋势,特别是高碘地区。不过,这种现象是“一过性”的,1~3年达到高峰,3~10年会逐渐回到加碘前水平。
此外,甲亢病因很多,摄碘过多只是其中的一种诱因,把所有甲亢都归因于服加碘盐所致是不科学的。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中心碘缺乏病防治所所长刘守军认为,学术界争议的潜台词是,我国目前确实面临碘缺乏和碘过量的双重挑战。
目前我国有7个省区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7个省区处于基本实现碘缺乏病目标阶段。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特别是一些原盐产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山区。消除碘缺乏病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因此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而另一方面高碘地区以及如何对高碘地区实施干预的问题确实存在。在水碘丰富的地区碘盐覆盖率达97%以上,使千万人受累。因此,在高碘地区停止碘盐供应,并提供适宜的高碘干预策略已刻不容缓。记者注意到,到目前为止,学术界的争议没有停止之势,反而日趋白热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非议全民食盐加碘的一方,部分将矛头指向了当前的盐业专营体制。所谓专营,就是只有一个经营主体。
垄断导致碘盐和一般盐价差过大,多卖碘盐就意味着垄断者多收益。另一方面,老少边穷、交通不便的欠发达地区是碘缺乏较严重的地区,
恰恰是碘盐供应网络不健全、私盐泛滥的地区。据中盐公司提供的资料,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媒体对食盐专营提出了质疑,惊动了中央高层。盐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目前,食盐专营成绩很大,问题也确实存在。如有计划执行和价格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专营扩大化的问题、产销矛盾突出的问题等。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国家决定食盐专营之后,还是采用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没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一致和与食盐专营相一致的国家专营管理体制。
补碘不能一刀切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学术界对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对高碘危害的认识也是逐步完善的。政府管理更是如此。从最初的无论高碘低碘地区,先供上碘盐再说这种“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到后来的强调碘缺乏这个主要问题、忽略碘过量等次要问题,再到如今的科学补碘、分类指导,体现了政府碘缺乏病防治管理模式从粗犷到精细的转变,契合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方向。
“既坚定不移地为多数人补碘,又照顾高碘区等不适合补碘的少数,这对政府管理方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6年底,卫生部、国家发改委、中国盐业总公司等11个单位联合下发了《实现2010年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行动方案》,要求保证合格碘盐稳定供应,有效提高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同时,保证对不宜食用碘盐的特殊疾病人群供应无碘食盐,对已明确取消碘盐供应的高碘地区有序组织无碘食盐供应,并确保无碘食盐不销往缺碘地区。
刘守军认为,在尽快消除碘缺乏的同时,有效控制碘过量,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题中之意。“早在1999年9月,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就专门讨论下调加碘盐浓度;2000年10月,我国执行新的加碘盐浓度标准,比1996年的标准明显降低;2005年3月,启动水源性高碘地区调查。这一系列活动都说明我国政府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决心。”刘守军说。
因地制宜可概括为:保证缺碘地区居民吃上合格碘盐。在高碘地区必须停供碘盐,供应非碘盐,同时保证非碘盐不外流。通过监测和干预,保证国民碘摄入量在适宜范围内,达到防病目的。2007年元旦刚过,蒋平原又开始忙碌起来。他说:“对高碘地区碘营养状况的研究一般分三步——停供碘盐、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高碘干预措施。目前第一步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第二步,摸清高碘在菏泽主要引起哪些疾病,对菏泽人的健康到底有多大危害。我想把这当做下一个提案的内容。”
山东省临清县对城区居民饮用水进行检测,显示饮用水普遍含碘量偏高。经省政府批准,临清县自2005年9月1日起取消碘盐供应。
转自:健康报 作者:孟庆普 刘君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