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仁云暂时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能否重新站起来还得要等到第二次的肿瘤切除手术和化疗。任仁云是2005年8月16日被江苏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神经鞘瘤,当时他刚从和凤小学毕业,正准备进入和凤初中读书。随后的近半年时间里,任仁云在上海儿童医院断断续续进行了两次化疗和第一次肿瘤切除手术。痛苦的治疗使得任仁云头发全掉光了,体重也急剧下降了20斤。这个曾在2003年拿过和凤小学踢毽子比赛第一名的活泼健康少年,一下子成了一个似乎风吹就倒的“豆芽菜”。
任仁云的病,也给这个原本就很是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任仁云还有一个77岁的奶奶和两个姐姐。快上初三的二姐成绩一直都还不错,因为弟弟生病,去年在痛哭一场后主动辍学,跟着大姐到县里一家服装厂打工,一个月薪水也就六七百元钱。他母亲身体也一直不好,在家操持家务,全家主要靠父亲任高社耕种那4.5亩田、搞搞副业维持基本生活。如今任仁云的家,除了一台坏了的黑白电视机外,再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什。住了30多年的这所老房子,也已破败不堪,房顶上到处是漏着天光的破洞。
任仁云第一阶段的治疗,共花去了14万多元,其中4万多元是这个贫困家庭多年的全部积蓄,原本是打算用来翻修老房子的;还有10万元是任高社在任仁云住院治疗期间,20次往返上海与溧水之间,从也不富裕的亲朋好友处筹借的。他家还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也得到了5000多元的赔付金。经过第一轮的治疗,任仁云的病情得到稍许稳定,上海儿童医院主治专家认为,经过精心治疗后,任仁云的病有望好转,但后期的治疗费保守估计也要25万元。25万,对任仁云一家来说,不啻是天文数字!2月20日前任仁云就要进行第二次肿瘤切除手术并化疗,但该借的钱都借了,怎么办呢?
面对这处于绝望之中的一家人,陪同记者采访的溧水县教育局普教科科长张召中不由深深叹了一口气。据他介绍,任仁云也已得到了社会的帮助。2005年10月8日,县教育局资助了任仁云2000元钱;今年1月,和凤中学团总支、和凤中心校少先队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献爱心”募捐活动,募得资金6850元,并送至任仁云家中。
“但这毕竟只是杯水车薪,也非长久之计啊!”溧水县教育局局长毕咏慈又向记者讲起了2004年该县洪蓝镇一位罹患白血病的初中女生的遭遇。这位女生的父母在孩子实在无钱可医的情况下,双双跪倒在局长室求助。后来教育局特批了1.5万元,社会各界也募集了1.8万元的爱心款,但这与26万元的治疗费相比还是相差甚远。无奈之下,这位女生家卖掉了全家人赖以居住的楼房。
两位重病孩子以及他们父母无助的目光和泪水,深深刺痛了毕局长的心,也使他陷入了长久的思索中:在目前国家财力尚无法承担所有学生大病救治费用的情况下,除了社会上应急的爱心捐款外,还有没有其它更可行、更长效的办法,能有效帮助这些不幸家庭渡过难关,减轻社会痛苦,避免或减少家庭悲剧的重演,给孩子以生的希望?
经过到外地考察调研和内部商讨,成立中小学生大病救助基金,对患大病的学生进行无偿救助的设想逐渐浮出水面。救助基金的资金来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注入,同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学生交纳,每生每年交10元,经物价部门批准后纳入收费之中,全县6.3万名学生每年可筹到60万元互助金;三是社会捐助,可通过政府、媒体的宣传吸纳。毕局长说,溧水县平均每年也就一两名学生患上癌症、白血病之类的大病,仅学生互助金一项就能解决很大问题。当然,对基金的捐赠、管理和使用,都应该有章可循,得到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保障和支持。“相信这是解决中小学生大病问题的有效途径,只要政府支持、操作得当、管理科学,坚持数年,必有成效,最终救助基金将成为重病孩子的一片生命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