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
事件一
去年5月20日晚11时许,兰州某大学大三女生刘阳和男友吵架后,在自己的租住房内打开液化气罐准备自杀,后被男友发现送到医院及时抢救,该女生才得以脱险。
据了解,刘阳是大学电子计算机系三年级学生,来自陕西渭南,她和同系的一男生谈恋爱有两年时间。两人租住在学校外的平房。
事发当晚8时许,回到租住房的刘阳因为男朋友没有给她做饭而大发脾气,并和男友大吵一架。随后,生气的男友便出门和同学喝酒玩耍。呆在房中的刘阳还以为男友被自己大骂后出去给她买饭,孰料等了一个多小时,男友不见踪影。平时比较任性的刘阳心想男友竟如此不顾她的饥饿,于是她仅仅为这点小事而将房中液化气罐打开,然后躺在床上准备自杀。11时许,男友回家后闻到房中的液化气味刺鼻,而躺在床上的女友已经昏迷,他急忙拨打120求救。
几分钟后,兰空医院急救人员赶到,并将刘阳接到医院抢救。经过医护人员的抢救,刘阳于次日凌晨5时许脱离危险。
事件二
据报导某高校曾经发生过一起和尚闯入女生寝室,持刀行凶的事。调查发现受害者是曾与和尚谈恋爱。原来这个女大学生根本不喜欢和尚,但她看到同宿舍的女生都找到了男朋友而自己感到孤零零的很失落,很没面子,于是,她向和尚发出了求爱的信号,和尚挡不住女大学生秀色的诱惑义无反顾的和女大学生谈起了恋爱。和尚陷入了情网,女大学生清楚的知道这是个无言的结局,她与和尚恋爱只不过是想在同学中找回一点尊言,当然她没有告诉同学自已恋爱的男朋友是个和尚。当这个女大学生不再利用和尚宣布恋爱结束时,这个和尚失去了理智,持刀闯入宿舍行凶后,自己跳楼自杀身亡。
事件三
据《武汉晚报》6月15日的报道,武汉24岁女研究生征婚,明确要求男方身价须过千万,这就是“超现实主义”。
这位女孩在母亲的陪同下前去征婚,她长得很漂亮,气质也不错,是武汉著名高校经济学硕士。她母亲郑重提出:“千万元资产者,方可与我女儿见面。”女孩最终如愿以偿,不过对方年龄却比她大20岁,女儿也有17岁。
以上是现在女大学生种种恋爱现象,我们暂不加以评论,先看看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理论介绍。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面面观
当代女大学生具有思辨的色彩与理性观念,面对社会的变革,文化的动荡及价值观的变化,相应的心理压力加大,心理矛盾增多。在心理恋爱方面,主要有:
自主性强
女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局限,在确定恋爱关系前,甚至在确定恋爱关系后,一般都不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
恋爱动机简单化
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
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
女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不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份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这些低年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性,加之他们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恋爱的成功率很低。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
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
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
爱情错觉是单相思的另一种形式,它常会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陷入单相思的大学生要及早止步另做选择。要想克服单相思和爱情错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同时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可感情用事。
恋爱动机不端正
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
不道德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产生不良后果。
恋爱中的感情纠葛
三角恋爱、父母的反对、或周围人的非议、恋人之间的矛盾、误解和猜疑。择偶标准不切实际选择对象理想化、虚荣心强。
失恋
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
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1.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当女大学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唯一时,爱情就是一株温室中的花朵,娇弱美丽却经不起任何的打击。当爱情成为女性唯一的存在价值时,她本人就会失去人格的独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爱的理由。
2.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相互了解,不要无休止地盘问对方,使对方自尊心受损。否则只会使之厌恶,伤害感情。恋爱行为要大方。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恋爱过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宾。不要拿自身的优点去比较对方的不足,以此炫耀抬高自己,戏弄贬低对方。也不宜想方设法考验对方或摆架子,这些都可能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影响双方的感情。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
3. 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迎接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爱,能及时准确地对爱作出判断,并作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或是匆忙行事,或是无从把握。大学生要具有迎接爱的能力,就应懂得爱是什么,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当别人向你表达爱时,能及时准确地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坦然地作出选择。能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所引起的心理扰乱。
拒绝爱的能力。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拒绝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地说“不”,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珍。
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并不是非要具体到对某一异性的爱,可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爱。我们的亲人、同学、朋友、祖国和人民,都值得我们去热爱。发展爱的能力,就是要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要培养善于处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恋爱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4.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前面所提到的单相思、爱情错觉、失恋等等恋爱心理挫折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如果承受能力较强,就能较好地应付挫折,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看了这么多理论,我们再来看看专家对事件二提出的调整方法:
1. 矫正认识,充分认识恋爱从众心理是不正常甚至是有害的,一个人什么时间谈恋爱没能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如果盲目选择对象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2. 确立婚恋目标。大学期间以学习目标为主,婚恋可作为高年级或毕业以后的目标。
3. 增加集体交往,在集体活动交往中增加同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
4. 放松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
5. 消除虚荣心增加对不同舆论压力的承受能力。
6.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把握和驾驭自已的能力。
现在,你对恋爱的态度有没有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