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人和睦相处的六大秘方
2006-12-19

        据最新调查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0%。许多子女也抱怨,和年纪大的父母相处越来越困难。那么,子女应该如何与父母相处呢?北京大学老龄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德珍特别针对几种不同心理类型的老人进行了分析。



  类型一:成熟健康型

  特点和表现:这种类型的老人对过去豁达以对,也很能适应心理变化,可以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和生活,会主动去从事一些有关的社会活动,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和朋友。

  相处之道:晚辈们只需要进孝心,成熟健康型的老人就会感到很愉快。

  类型二:安详悠闲型

  特点和表现:安于现状、容易满足是这类老人的特点。他们喜欢从周围人那里得到安慰,做事情的原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对周围的事情不是很关心,只是享受个人的空间。

  相处之道: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又不能太过疏离,要在合适的距离上尽可能提供温暖的安慰,子女和周围人群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就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类型三:防御拘谨型

  特点和表现:这类老人心中会感到空虚和寂寞,而他们用来解决的方法就是投入紧张的工作和各种繁忙的活动中,这种日程满满的状态让他们能够忘掉年龄和孤独。

  相处之道:首先不能简单否定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但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给他们提供放松的机会,诱导他们摆脱忙碌的心态。

  以上三类老人的心理状态总体上来说都属于正常范围。而下面三种类型的老人就需要儿女和其他人多加留神,争取帮助老人顺利度过过渡期,安享幸福晚年。

  类型四:愤怒攻击型

  特点和表现:他们中间有的性格粗暴,唯我独尊,喜欢为子女和晚辈做决定;有的不承认自己衰老,稍有变故就会闹情绪。有的老人原本很正常,但是失去工作和社交圈子之后也会产生攻击性。

  相处之道:对待这类老人不能简单敷衍或者硬碰硬,而不理不睬更是加重了他们的心结。老人在气头上时子女可以暂避锋芒,通过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改变当时的情景,来消除老人的怒气,事后再平和沟通。

  类型五:自责忧郁型

  特点和表现:这一类型的老人把怨气和不满都指向自己,会把错误和遭遇的不幸都归结于自己的失败,对待一切事物都持悲观态度,不愿意改变现实,对社会活动没有信心,更没有兴趣。

  相处之道:子女要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交流,特别是劝解和鼓励。这一类老人的特点是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子女在热情鼓励老人的同时,要给老人具体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切忌没有耐心敷衍了事,因为这类老人多数比较敏感,子女的消极应对会让他们进一步沮丧忧郁。

  类型六:幼稚依赖型

  特点和表现:幼稚型的老人在很多方面喜欢向儿女“撒娇”,办事说话渐渐充满孩子气,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会赌气。儿孙在眼前时闹别扭,离开子女后又觉得无法忍受,让子女有些无所适从。

  相处之道:把老人的生活圈子扩大是解决幼稚型老人问题的不二法门,老人因为孤独而依赖子女,而当生活丰富起来之后,他们的依赖性就会降低,也会渐渐自得其乐。

        转自:北京科技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