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光鲜人后忧 “形象反差”
2006-12-12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从事贸易行业的钱慰(化名)的“曝光率”也在渐渐“飙升”,成为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客户和同行的夸赞、新闻媒体的人物访谈,以及各种场合的嘉宾演讲,让钱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而隐隐的不安,乃至抑郁情绪,却同时开始困扰着他。

  在昨日的采访中,钱慰告诉记者,人前光鲜人后愁,鲜花掌声之后,他总在思考着

  “我是谁?我究竟真的有这么好吗?”尤其是看到一些媒体给他写的报道,以及一些赞誉之词,他竟感觉越来越不开心。

  “其实我是个较随意的人,现在我必须每天研究着装,因为有口碑说我穿着很有品位,这当然是个好事,以前只关心工作,不关注个人形象,还挺放松,但现在,有时自我感觉不好,一天的工作都受影响,要保持众人面前的‘光辉形象’真要费点劲。”钱慰说,过多的赞美反倒是种莫大的压力。

  无论在企业还是大学里的演讲,礼仪培训师汪宁(化名)演讲的精彩内容,总是博得听众们的热烈掌声,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每次她内心都十分紧张,从服装到仪态,她都要保持一种最佳状态,笑脸迎人,不能表达一丝不耐烦。

  “我也有很随性的一面,尤其在生活的放松状态,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旁人的眼光很尖锐,他们希望你时刻以身作则,不能有半点失误。”汪宁告诉记者,她的职业注定有在人前光鲜的一面,但更有走下“舞台”平常的一面,两者的反差往往给她带来莫大的困扰。而自己希望永远给人留下最好的一面,有时不得不“包装”自己,不敢用真实的一面示人,这样的内外反差,让她觉得很有压力。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技术副总,35岁的紫萍(化名)在行业内和朋友圈子都颇为引人注目,在她所处的行业,女性原本不多,而紫萍能做到技术负责的位置上,并且家庭幸福,在外人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精品女人”。“我见了每个同事都会点头微笑,实际上我在刻意跟大家保持一定距离,我根本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好,我怕距离近了,大家发现我不够好。”为此,紫萍经常感到焦虑不安,压力重重。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少职场人要扮演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以至于渐渐迷失自我,学会倾听自我内心需求,勇敢袒露真实自我,不仅是一种保护自我的能力,更是一种需要长期学习的技巧。

  转自:楚荆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