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制改革后,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不少大学生感到生活、学习的压力更大了,尤其是一些贫困生,学习之余还要为学费、生活费担忧。
学习压力
大学校园曾经流行的“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口头禅,在今天的大学生中已逐渐销声匿迹。近期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对上海九所高校部分大学生心理状态的调研显示,学习成绩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情绪波动的第一因素,大学生在学业上更具进取心。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有9.6%的学生表示有厌学心态,但大多数人仍能积极应对。考级考证、选修第二专业、在校外接受课外辅导和培训等情况在大学生中相当普遍,调查中有88.3%的学生表示会参与这些活动,另有11.7%的学生认为证书并不代表相应的能力,自己将不会投身这类活动。在就业心理方面,由于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大学生感觉就业压力较大,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生活压力
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而调查表明,贫困生正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
来源: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