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当我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时,有个倾慕了我三年的男生打趣说:“安琴,你一走,咱们学校可就失去一道靓丽的风景了。”毫不讳言,当时我年轻漂亮,1.67 米的修长身材,配上杨柳细腰,外加恬静娇媚的性格,身边从不乏主动献殷勤的男生。
毕业后,我嫁给了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史宏伟,成了专职家庭主妇。没事时,我经常到丈夫公司探班。我发现那些在商场上游刃有余的女职员,年轻和靓丽是她们生存的通行证。对此,宏伟振振有词:“因为年轻代表朝气与希望,很多客户无法抵抗她们的青春魅力。”
第二年,我生下儿子磊磊。由于坚持自己哺乳,我拼命增加营养,等儿子一周岁时, 27 岁的我已是 150 斤的超级胖妈了。但有儿万事足,我对外表的臃肿毫不在乎。谁料没过多久,由于对需求市场的判断失误,宏伟公司的业务一落千丈。为了生计,我把儿子送到全托幼儿园,开始涉足已然陌生的职场。
沈良是丈夫的中学好友,经营着一家电器商行,正需要公关经理。当我去面试时,他瞄了我一眼,支支吾吾地说:“弟妹变化好大啊,你这身材恐怕不适合这工作。”我颓然回了家,内心非常沮丧。这以后,宏伟又介绍我去他的铁哥们小张的公司任职。小张见我面后也很为难,对宏伟酒后吐真言:“嫂子的确是贤妻良母,但她的体形和气质在商场上……非让生意砸锅不可!”听此话,我的肺都快气炸了。心想,要是早几年,非让你追我追得吐血!
可当我揽镜自照时,看到那眼角渐露的鱼尾纹、臃肿的体态里透露出的憔悴,我第一次对自己的容貌失望了,并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于是,我决心在最短的时间里重塑昔日风采。这以后 ,我一天只吃半两米饭,却狂吞下 10 只苹果;每日拒喝白水,只用黄瓜水解渴;睡前做 100 个仰卧起坐,直做到头晕目眩……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我的体重由 150 斤锐减到 96 斤。
忽然之间,我好像得了“应聘兴奋症”。只要一想到应聘,就浑身都是劲儿。花上几天挑衣服、做发型;如果上午 9 点钟应聘, 6 点钟就起床开始化妆。我以成熟女性的泰然博得考官好感, 2004 年 8 月,我顺利应聘到广告公司做业务员。刚到公司时,很多二十出头的女孩,对 30 岁的我仍能拥有傲人的身材甚感惊讶。尤其是有一天,刚上任的总经理笑容可掬地问我:“你刚毕业不久吧?”我心花怒放,少女般的自信重又在身心激荡。可是第二天,当我听见总经理对财务部年近50岁的冯大姐说“你的小孩不大吧,上学了吗?”我终于明白了总经理“体恤弱者”的良苦用心。他对年轻女孩从不问家事,因为青春已写在她们脸上了。
强烈的失落感,让我忧伤无比。看着总经理在年轻女孩中开怀地谈笑、意气风发,好强的我开始加紧重塑自我了。我频繁穿梭于服装市场,专门寻觅紧身小巧的淑女装;为了掩饰额头浅浅的抬头纹,我特意去发廊剪了一排齐齐的刘海;我学会了对人娇媚地微笑,声音里夹带着童音……看着镜中那个甜美苗条的“俏女孩”,我的自信渐渐回来了。每天午休,当我和公司的年轻女孩一起打闹逗趣时,那种青春勃发的感觉真好。
2004 年 11 月,公司新来了一位英俊活泼的小伙子。他跟女孩们总是嘻哈着闹个不停,但每次见我却是一副恭敬、客气的样子。我试探地问他为何,他吞吐半天说:“您比我大,跟您开玩笑多不礼貌啊。”一个“您”字,像一股凉气从我头顶灌到底。那种拼命抓住青春尾巴,又当场穿帮的尴尬劲儿,让我难过了好几天。
一天,我经过门卫室,听见某人说:“有的中年妇女不管从后面看身材多么像个女孩,只要她一回头,那表情一看就是孩子他妈。”众人爆笑不已。我的脸烧得像火炭,赶紧做贼心虚般跑掉了。
不久后的一个下午和一个客户谈判。我一直试图用一种温柔的、俏皮的小女孩的谈话方式讨他的欢心。而他却心不在焉地瞟着窗外,忽然冒出一句:“时间不早了,您该去接孩子了吧?”他的话顿时令我尴尬不已。半小时后,当我走到公司大门旁侧的美食城时,看见那个客户正眉飞色舞地和公司最年轻的业务代表晓蕊共进晚餐。我这才意识到已过而立之年的自己,不管再怎么扮俏、装嫩,也只是商场这副棋盘上一颗可有可无的棋子,任人宰割、任人蔑视……
从此,我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如果经理和哪个女孩单独谈工作,我就会不安和惊恐,极度嫉妒那女孩,生怕经理炒了我的鱿鱼;而当年轻的女职员晚上来电找丈夫宏伟谈工作时,我也会坐立不安,甚至一夜辗转反侧;我把心思都放在扮靓上,各种美容、健身、舍宾塑形的包月卡堆积如山。我在乎脸上的皱纹远远胜于儿子的身体健康;我拒绝和邻居谈论主妇持家之道,而热衷于看各种明星画报……
但是,我发现自己在公司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年轻女孩不屑与我谈论时尚的话题;中年职员也都对我侧目而视。我越来越孤独了,走哪儿都感觉自己像是一只怪物,被人观赏和嘲笑着。
不久前的一天,我和一个 21 岁的女职员,竟然穿了件款式相同的粉红色紧身裙装。有个男同事笑嘻嘻地对大家说:“这衣服真绝,从 16 岁少女到 80 岁老太都能穿啊!”在大家的爆笑中,我像被人打了一耳光,惊骇地逃离了公司,一个人在大街上踽踽独行……
编后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一些职场成年人将“装嫩”作为职场生存的通行证。殊不知,这种过分关注外表年龄的行为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现。而这种错误定位最终只会让自身陷入工作无法开展的僵局。只有努力学习新知识,充实个人能力,才是走向自信和职场成功的唯一捷径。
作者:曹曹 转自: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