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染艾滋病 心理有障碍
2006-12-01

  哈市李先生今年四十多岁,他告诉咨询医生自己前段时间参加一个同学聚会时遇到一位多年未见的女同学,喝多之后两人发生了性关系。“我很后悔,因为妻子很爱我,我觉得很对不起她。而且从那以后我身体一直不太舒服,所以想检测一下。”

  “我曾经和别的女孩有过性行为,虽然身体一直没感到任何异常,但我还是想检测一下,因为我就要结婚了,不想有什么意外。”25岁的小王来咨询时这样说。

  哈尔滨市疾病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所、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室咨询医生刘宏杰告诉记者,几乎每天她都会遇到像李先生这样由于一次越轨而担心染上艾滋病的人,这些人占咨询人群的九成以上,而且大多数是已婚男性。

  怕染艾滋病 患上精神病

  今年21岁的晓影(化名)是哈市某单位的公务员,记者见到她时是在哈尔滨市心理卫生中心的治疗室里。面对医生,晓影反复地问着一个问题,“如果我被蚊子叮了,我会不会感染上艾滋病?”带她来的家人对医生说,晓影虽然已经结婚,却从来不让丈夫碰她,也是说怕传染艾滋病,每天她不知会洗多少遍手,一块香皂经常两天就用完了。她说:“我总是担心周围会有艾滋病的病菌,我一不留神就会染上。”

  该中心主任张聪沛告诉记者,像晓影这样患有“艾滋病恐惧症”的人群越来越多,这是随着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度开始提高,同时也出现因对自己某些行为的疑虑而患病,严重的就会像晓影这样引发心理障碍。

  “恐艾族”分四大类

  刘宏杰告诉记者,这些“恐艾者”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

  焦虑型:六神无主,坐卧不安,食不香甜,惊慌多梦,喜欢拿艾滋病的各种症状对号入座。

  忧郁型:神情呆滞,少言不语,茶饭不思,夜深不眠,时刻注意身体的任何变化,蚊叮虫咬出一个疹子就怀疑自己艾滋病病发。

  惊惧型:生活节奏乱了套,无心向学,舍弃工作,举止失常,疑神疑鬼,乱求医,乱问药,不讲道理,艾滋病抗体、抗原确认检查了一次又一次,既怕阳性,却又怀疑阴性,疑换错了名、换错了血样。

  绝望型:不相信科学,不相信检查结果,自己认定已患上艾滋病无疑。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意识强烈,易走极端,不是离家出走,就是准备自杀了却余生,更有人声言报复社会,把病传给他人。

  这四种类型,也可交叉或全部出现在某些患者身上。从心理学上说,这些都是心理问题,严重时就成为心理疾病。

  日常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

  据介绍,已经确知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3种: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一些日常行为,比如握手、共餐、住旅馆、共用坐便器等日常生活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上艾滋病,但如果身体有伤口时要加倍注意,因为伤口无意中沾染上艾滋病患者的体液比如血液、精液、阴道渗出液、黏膜液等也有可能感染艾滋病。

  专家说,引发艾滋病恐惧症的主要原因,是对艾滋病的宣传不够,社会上大多数人对艾滋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一知半解造成的。即使身体出现了类似艾滋病症状的异常反应,也不要惊慌失措。因为一些普通疾病如感冒等也可能引发类似艾滋病初期的某些症状。要得到科学的鉴定,就不要讳疾忌医,应该去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如果仅凭自己“到书店去翻阅有关艾滋病的书籍”就为自己做出判断是最不可取的。

  转自:生活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