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从桂花鱼中检出致癌孔雀石绿
2006-11-27
       港府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日前对15个桂花鱼样本进行化验,结果发现,11个样本含有孔雀石绿,其中2个样本更来自两大超市。

资料图:桂花鱼

本报讯 继大闸蟹和多宝鱼之后,又一款水产卷入安全风波。据香港媒体报道,港府食环署日前发现11个桂花鱼样本含有孔雀石绿,已呼吁市民暂时停食桂花鱼。广州有关专家称,微量孔雀石绿离致癌很远,市民不必恐慌。

据香港媒体报道,港府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日前对15个桂花鱼样本进行化验,结果发现,11个样本含有孔雀石绿,其中2个样本更来自两大超市。不过,有问题的样本含孔雀石绿分量并不多,每公斤含量由0.0022毫克至2.3毫克,多数属“低”或“相当低”水平。尽管如此,食环署仍呼吁市民暂时停食桂花鱼,贩商亦应停售,而一旦发现出售含有孔雀石绿的桂花鱼,可能会检控零售商。

广东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永泉则分析说,尽管我国规定不得在水产品中检出孔雀石绿,但市民不必为本次事件恐慌,毕竟微量的孔雀石绿离致癌还很远。《南方都市报》供稿

涉“绿”淡水鱼

去年包括鳗鱼、大鱼、桂花鱼、鲤鱼、鲩鱼、海鱼青斑等不少鱼类在香港曾被验出含孔雀石绿。


相关阅读

孔雀石绿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菌剂,可致癌。它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可用作治理鱼类或鱼卵的寄生虫、真菌或细菌感染,对付真菌Saprolegnia特别有效,鱼场的鱼卵会感染这种真菌。孔雀石绿也常用作处理受寄生虫影响的淡水水产。

对脂鲤和鲶鱼等海产来说,孔雀石绿有高度毒性、高残留等副作用,故使用时,通常只下一半份量。

孔雀石绿中的化学功能团三苯甲烷可致癌,很多国家已经禁用,但仍有渔民在防治鱼类感染真菌时使用,也有运输商用作消毒,以延长鱼类在长途贩运中的存活时间。虽然于2002年5月中国农业部已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但于2005年8月,福建、江西及安徽等地出口的鳗鱼产品,被验出含有孔雀石绿,国家质检总局首次下令全面回收,数日后香港更发现多种淡水鱼含有孔雀石绿,中国因此禁止所有淡水鱼出口到香港。同年9月1日香港更于来自台湾的青斑海鱼样本中验出孔雀石绿。台湾渔业署对事件表示“讶异”,并表示会作出针对性检验。

转自:新京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