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体验:洗浴心理学
2006-11-21

  沐浴是让身体洁净的一个享受过程,淋浴和浸浴,则恰好分别占据了一个人外和内两个层面的享受需求,抚慰你我的身与心。这在德国科隆Rheingold研究院进行的一项关于沐浴心理原因的研究中得到证明。 

  「身体VS心灵」

  沐浴本身即是从一种状态到到另一种状态的过渡。无论是浸浴还是淋浴都体现了一个人在心理上要求一种状态的变化。简单点说,下班回家的人需要沐浴然后慢慢转入下一个让身心可以安静下来的状态中去,而另外有的人需要在早晨起床之后进行沐浴然后投入到紧张的一天工作、生活中去。人们喜欢在每天生活的转变点上浸浴和淋浴。沐浴要解决的是两方面的问题:功能性的洁净身体和情感性的放松身心。而这两方面在淋浴和浸浴中的偏重点是不一样的:淋浴更多是为了洁净身体,因而一般是站着,冲洗干净后即可离去;浸浴更多是为了放松、恢复、充电的精神和情感的需求,因而可以长时间泡在浴缸里乐哉悠哉。

  心灵是受不住经常深入的,所以浸浴不能经常进行。据Rheingold研究院的调查,有调查样本提出这样的说法:“你可以一天冲三次淋浴,但你不能一天三次泡在浴缸里。”“我不能在早上在浴缸里沐浴,因为这样沐浴之后,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状态。”这样的说法应该引起产品推广者们的注意,因为这并不意味着淋浴产品其实已经比浴缸产品更加受人欢迎了。事实上,调查告诉我们,在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真正想要的是浸浴,来满足个人在外饱受压力的情感安慰的诉求。这中间潜藏着一个浴缸的大市场。

  「男人VS女人」

  典型的沐浴心情有着强烈的回归的特点,比如深深地感到有形的界限渐渐的消失、要融入热水之中的感觉,一种无法言喻的思维过程和弥漫的白日梦。调查中有人说:“我感觉我浮在空中,没有一丝忧虑,白天的烦恼都一扫而光。”“我什么都没在想,就想你在静静的看着天上的云朵飘过,但其实这种感觉很难用言语描述。”似乎当一个人浸在浴缸里时,他又变成了一个孩子。“你躺在浴缸里,感到满足和安全,就像又回到了子宫中。”

  沐浴心情强烈的回归的特点使得沐浴从两个方面变成了一个私密的过程。在沐浴时,一个人在身体上和心灵上都是“裸露”的。一方面,浴室变成了一个避难所,在这里,人们不会有烦恼和责任,也不希望被外打扰。另一方面,放松和消解的感觉也会导致一种不稳定和无助的情感。躺在浴缸中可以激活受到压抑的心理倾向。事实上,你可以做白日梦,但是存在的恐惧也可能突然爆发。有些人害怕失去控制,从这个角度来看,沐浴就像一次治疗。这种感性的状态与女人的细腻非常接近,所以女性耽误在浴缸里的时间远会比男性多。

  通常男性在浴缸中沐浴的频率较少,每次持续的时间也会比较短。因为他们潜意识中认为“温柔的”沐浴心情“没有男子气概”。有些人认为,浸浴具有治疗的效果:“我一般通过淋浴来清洁身体,只有在冬天的时候,或者我感冒的时候我才会在浴缸中沐浴,这样可以通过出汗促进感冒的恢复。”有着回归特点的沐浴心情也导致了沐浴时间很短:“我最多只能在浴缸里呆15分钟,然后我慢慢的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产生,因此我必须从浴缸中出来。”“我实际上很少在浴缸里沐浴,因为沐浴时我会觉得无事可做。”这种微妙的心态可使浴缸提供商的促销活动多一点将受益者指向女性。

  「淋浴+浸浴:边浸边淋的沐浴狂欢」

  这一种产品通常被称为“带淋浴房式浴缸”,而不叫“带浴缸式淋浴房”,原因在于主要供浸浴使用。附加的淋浴器具专为浸浴前洁净身体而用,另外也可增加浸浴时头顶上淋雨般的休闲情趣。简而言之,这一器具并非供空间窄小之地用来加强功能而用的。边淋边泡的完美快感,倒可以充分糅和淋浴与浸浴的优点,为沐浴者带来更加完整的放松体验。同时满足了洁净功能和涤荡精神的彻底享受需求,也更容易打破男和女之间的差别。

  带淋浴房式浴缸一般主要由浴缸、淋浴屏及淋浴龙头三部分组成,浴缸有普通浴缸和按摩浴缸两种可供选择,淋浴部分则可以分为手持花洒、头顶花洒和淋浴柱。淋浴屏可以是一扇,也可以是多扇,形成四周封闭型。

  转自:中洁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