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龄结婚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在现今社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不婚或暂时不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无可厚非,更何况独身生活没有错,可是独身主义者也一定要过得健康。
42岁的江女士在天津市一家知名的外企工作,是一个管理着几十名员工的部门经理。江女士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平日里也很为手下的员工说话、争取福利。按说这样一位领导应该能得到员工们的尊敬和支持,可实际上却事与愿违。
江女士的脾气很暴躁,特别是在工作上。有时下属一些小小的失误,原本没有什么大影响,可是在她面前却有可能变成“大错”。她的脾气不好也就算了,性格也很孤僻。一位和她共事七八年的同事说,从来没见她在办公室接过一个私人电话,也没发现她有什么私人约会,每天下班后不是选择在单位加班,便是开车回家,单纯的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对于这样一位特殊的未婚女领导,员工们对她都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避免因为一些小事而当了“炮灰”。“我们每天都尽可能与她少接触,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与她多说一句话。如果她出外办事,办公室里的气氛会像春天一样,只要她一踏进屋门,春天马上就会变成严冬。”江女士的秘书说,那些女同事看到独身上司的生活状况后,都觉得自己应该嫁人成家,生怕也变得像她一样神神经经的。
女独身主义者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个性孤僻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男独身主义者也同样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在某设计公司上班的于先生就是同事眼中那个“不和谐的音符”。于先生今年45岁,年轻时因为性格内向、羞涩,一来二去错过了成家的机会,眼看人到中年,他也准备要过独身的日子。于先生的工作属于脑力劳动,每天接触最多的是电脑,加之他原本就不爱说笑,时间一长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也少。有时工作忙起来,一天也不准能和别人说上一句话。对于自己在同事眼中的“怪人”形象,于先生也着急。他也想和同事们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可是大家每次见到他都成了没嘴的葫芦,大眼瞪小眼地看着他。要不就是当他不存在,让他想插嘴也插不进去。
两名单身主义者的性格看似个例,但在大龄未婚人群中,这种现象却非常普遍,正是他们身上这种“个性”的存在,才让人们有了“独身不好”的错误认识。
释放情感提防心理危机
大龄青年可以选择独身生活,但是心理状况一定要健康。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天津市亚健康委员会委员黄质诚老师表示,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出了一个正常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现今社会有不少成年人崇尚独身主义,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注意,一旦无法良好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独身人士很有可能会出现心理危机。
黄老师说,成年人在选择独身生活前一定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现代人承受的社会压力大,当他们处于事业、生活的正常阶段时,从身体到心理都不会感觉到异常。但是独身生活的人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比如生病、失业、人际关系的变迁等问题,很有可能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感觉,而且会出现“被社会、朋友抛弃”的错觉,在这种情况下,心理调节不好就会出现两个危险。一是个人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对于社会、工作、朋友产生不信任感;此外便是从此变得更为自恋,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圈子越过越窄。不管最后是哪种后果,对于个人的情感、心理都是一种伤害,不但个人的生活质量下降,也会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
对于那些已经打定主意准备独自生活的大龄青年们,黄老师提出三点建议。首先,独身主义者虽然没有家庭,但是不能缺少朋友,要尽可能的扩大社交圈,结交各种类型的朋友。朋友们不一定都要知心,但是一定要有一些可以陪伴、学习甚至是娱乐的“酒肉朋友”。其次,伴侣、子女等角色的家庭成员已经缺失,对于其他的家庭成员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关心,要多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沟通、见面,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气氛。第三,就是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是公益活动,让自己的情感有一个释放和寄托,找到一个健康的情感归宿。
转自:每日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