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剩女"缘何多为成功人士
2006-11-16

  11月11日,在这个民间俗称“光棍节”的日子里,某外企的部门经理小丁早早就计划着与“棍友们”一同出去登山,以逃避母亲“就你到现在还单着吧”的舆论压力。作为一个成功的白领女士,年过三十的她却还是孑然一身,是典型的“北大荒”——身在北京、大龄、至今“荒”着。小丁并不是不想结婚,但工作实在太忙,经常国内国外四处出差,再加上职位高、收入不菲, 这样一来,她再想找个条件相当的如意郎君就不那么容易了。(11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在笔者的印象中,只有那些条件不好的人才找不着对象,成为“剩男剩女”。诸如小丁这样各方面都不错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早就应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爱情的路上采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芬芳了。可就是这些现代职场佼佼者,在一路打拼、一路寻觅中,竟然阴差阳错般蹉跎下来,蓦然间成了被剩下的那一小撮人,并落得个“剩男”、“剩女”的名号。据报道,在人才密集的京、沪、穗等地,大龄单身情况更加普遍,IT业大龄未婚者比例比其他行业更高,“女棍儿”的队伍也日渐庞大。

  “剩男剩女”之所以“青睐”成功人士,并不是他们不想“找一个最爱的深爱的想爱的亲爱的人来告别单身”,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工作压力大,面对教育、医疗、住房“新三座大山”疲于奔命,在追求事业中错过了择偶的最佳年龄;二是交友面窄,缺少与社会交流尤其是和同年龄层交往的机会,同事之间也忌讳互相询问婚姻家庭等个人隐私问题,即使有情,也是“爱你在心口难开”;三是求偶标准太高,不仅相貌要顺眼,气质要不凡,性格要随和,品质要样样兼备,经济收入也要与已相匹配,约了“奥迪”又想找“奔驰”,看上“奔驰”又想找“宝马”,人为地缩小了自己的选择空间。

  无论“剩男剩女”的单身生活焦虑不安还是甘之如饴,但他们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诸如焦虑、忧郁自卑、封闭、挑剔、逆反等等,却让人不可小视。当“有对象了吗”、“你结婚了吗”、“孩子多大了”等成为父母例行公事式的“催促”或亲朋同事之间的“询问”,相信不少“剩男剩女”都会尴尬不已。虽然不少人表面上们对此是一笑而过,假装不在乎,但实际上或多或少会在心底产生“涟漪”。一些人在内心着急的同时,还会产生自卑感,或者伴随回避的情绪,感觉自己在社会上茕茕孑立,无归属感,严重的还会引发与父母之间的矛盾,造成亲情缺失。

  由是观之,“剩男剩女”不仅是一个新兴名词,已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一是需要每个个体丢掉心理包袱,不再用理想主义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男男女女,少点挑剔,多点宽容,水到渠成地找到自己归宿;二是需要周围的人多多关心,并根据不同性格情况区别对待;三需要家人和亲戚朋友的理解,不宜对他们“逼”得太紧,人为地增加他们的压力。毕竟他们只是“剩男剩女”,而非“圣男圣女”,谈婚论嫁的事,还是遵守红尘中的规则,顺其自然为好。

  转自:红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