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儿子考上了高中以后,王先生就为儿子请了四名家庭教师:语、数、英再加上物理——纯粹一个:“3+1”。
目标很明确:考大学。
从此,儿子没有了双休日。
一开始,儿子也很乐意,考上高中不容易,考大学就更难,父亲为自己请好了家教,不就是为自己能够更好地学习吗?再说自己的功课在班级里也不是名列前茅,如果能通过家教把名次搞上去,在班级的名声也好听多了。但渐渐地,儿子感到有点烦了……
终于,来到了星期六,但该来的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没有来,父亲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支支吾吾,说他们有事儿。父亲好生好奇,老师有事怎么不与家长打个招呼救这么自说自话地不来了?第二天,该来的外语老师和物理老师也没有来。儿子知道瞒不过了,只能实话实说——四位老师都让他给“炒”了“鱿鱼”了!
“什么?你把老师赶走了?”
“是的。”儿子坦率地承认了。
事情是这样的,在经历了半年多的家教后,儿子越来越不想花这些时间了,终于趁这次父亲刚付完他们的劳务费,就明确告诉这四位老师:他不需要家教了。怕父亲不同意,就先斩后奏,先辞了再说。
王先生气得就差没有打儿子,考虑到儿子已经是高中生了,举起的手只能放下。王先生怎么会不生气呢?四位老师是他托朋友好不容易才请到的,还化了大钱把他们请到家里,还不是为了能够让儿子能专心致志地好好学习?他居然连商量也不商量就这么自作主张地把老师赶走了?!再去请回来吧?还不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再说儿子既然已经这么做了,再请回来恐怕也不合适,怎么办呢?
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家长的王先生感到从未有过的棘手。
其实在我自己家教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这样的现象。孩子对父母请的家教不满,找各种借口来炒掉家教,其实他们并不是对家教不满意,而是不满意自己父母的做法。以前都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假期应该是孩子的最喜欢的。但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怕放假,原因就是他们觉得放假比读书的时候还辛苦。周末有家教,暑假和寒假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些给孩子造成了无比的压力。现在有的孩子已经患了“假期恐惧症”。
作为家长,不能盲目的根据自己的要求来给孩子请家教,要知道,如果孩子不愿意,那这些钱根本就是白花。作为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教育也要有一定的方法。家长总觉得他们这样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好,是在爱他们。但是孩子们是这样想的吗?他们的爱最终可能换回的是孩子的恨。父母的爱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给他们的是负担,而不是动力。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请家教,学校的教学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的。现如今在广州,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请家教好像已经成为广州人的风气。人们普遍认为,给孩子请个家教他们的学习才会好。不请家教的学生现在基本是找不到的。各种各样的家教中心层出不穷,家教中介已经成为一个不错的行业,而且已经颇具规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许多家教中心的口号。因为这句话足以让家长们心甘情愿的掏钱请家教。请家教的盲目程度已经很难想象了。有许多的大学生靠做家教为生,更是有很多人通过家教赚到了学费。家教的中介费也因此一路飙升。像我们这样的师范类学校,做家教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普遍的兼职,甚至有的已经成为了“保姆家教”。我想,只有在中国才能看到这样的局面了。
家长与孩子是需要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对方的意图和需求的,请不请家教的问题,家长完全可以和孩子商量后再做决定,家长的一意孤行只能造成亲子的隔阂,所以不要做这种无畏的事,既浪费钱又伤感情。
转自:南方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