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健康要抓住“三少一多”
2006-11-08
  11月8日是第七个中国记者节,今年8月有机构评出“健康透支十大行业”,媒体记者名列第三。据介绍,至少有7成记者处于亚健康状态。近日中国保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木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记者健康要抓住三少一多:少刺激、少污染、少糖碳、多营养。

西木博士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造成记者行业身体状况普遍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重脑力劳动、无规律寝食以及低脂饮食和过度烹调。

重脑力劳动者的典型特点是运动量不足、久坐、用眼和用脑过度。缺乏运动,肌肉就会减少、骨骼变得疏松、代谢出现障碍、循环发生故障。由于新闻事件的不可预测性,记者需要时刻准备在事先不确定的时间,到事先不确定的地点,与事先不确定的人物,谈事先不确定的事情。这样,寝食容易不规律,肾上腺常处于应激状态。这时,如果再吃些垃圾食品、抽烟喝酒,就会营养不良。胃病、眼病、颈椎病、头痛或感冒甚至癌症的机会都大大增加。

不科学的饮食方式也会阻碍大脑营养的来源,西木博士说:“大脑虽然只占体重2%,但要消耗20%的营养和能量。人脑60%是脂肪,DHA是其中最多的脂肪酸。忘食或素食首先伤害的就是大脑。”对知识分子而言,最佳营养益智的原则是:少刺激、少污染、少糖碳、多营养,即“三少一多”原则。

“少刺激”:即不抽烟、少喝酒、少喝咖啡等。

“少污染”:的意思是少吃油条、少用铅笔,避免摄入重金属和农药化学品。

“少糖碳”:要求尽量避免各种精制糖和淀粉。

“多营养”:要求多吃有机鱼类(尤其是深海鱼)、植物油(亚麻油最好)、坚果、种子(南瓜子)和蛋类,以及肉类、动物内脏、绿叶蔬菜和低糖水果,并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卵磷脂和必需脂肪酸。

西木博士最后又送给传媒人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8个要点:多吃鱼,少吃米;多吃亚麻油,少吃其它油;多生食(蔬菜),少烹调;多吃水果,少吃糖;多喝水,少喝饮料;多吃核桃,少吃饼干;多吃维生素,少吃药;多有机,少化学。

转自:健康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