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不同气温、不同饮水量的条件下生存天数(表10-4)
![]() 在沙漠戈壁行走还要注意“假黎明”现象,这种假象会使人们觉得太阳从西边升起;在平时要加强自己克服困难、战胜孤独、争取胜利的心理训练。 夜晚露宿时;要克服精神上的恐惧,保持平静和理智。如自言自语、唱唱跳跳、故意制造声响等。 自1900年瑞典科学家开始,一直没有人能够在夏季徒步穿过罗布泊。因为至少要能耐住60~70℃的高温天气,然而,这一壮举已由我们中国人实现。2002年6月17田~21日,四川大学毕业生李勇挑战极限,徒步完成穿越罗布泊的壮举。正如探险家余纯顺所说:“天空没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他年龄28岁,身高1.72m,体重66kg,徒步行走151km,当时气温曾经达到43℃(地面温度65℃),途中还遭遇过沙尘暴灾害,走完全程时他的心率达到172次/分钟(人的心率上限为145次/分钟)。 6.高寒地带 在高寒地区行走,使用雪橇时要先派一个人独自滑雪走在前面,尽可能直直地划出一条道来,标出冰河的裂缝,让后面的雪橇队能顺利通过;如是新路线,雪橇队必须派人拿着指南针定向,当发现前面那个人偏离方向时,让他迅速改正。 当水面结冰厚度达到1m以上时,人和雪橇可以安全通过;两个人的距离要保持在5m以上,事先要用树枝或雪墙作成标志。 在冰雪世界里,由于阳光、月光的折射作用,往往使人们对四周物体的远近、深浅、厚薄产生视觉误差。例如,沟和坑看上去比实际浅一些,物体间距比实际小一些,因此,要特别当心。 7.海上航行 在海上航行,必要时把自己系在船上,以防止落入水中。 为了防止小木船在有风时翻船,可以使用浮锚。其方法是把船头转向浪来的方向,使船在有利位置上迎面向着海浪。然后放下帆,使船在风力作用下漂流,对沉入水中的浮锚产生拉力,浮锚同时产生对抗力,使船头永远朝着抗力的方向。漂流因此而被停止,船就不会被海浪打翻。 六、遇险应急 野外探险要确保人身安全,必要时要快速启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1.信号与代码 (1)声光 众所周知,“SOS”是国际通用的船舶呼救信号、无线电呼救信号。它可以写出,也可以发报,还可以用旗语或其他方式表达;“Mayday”是船舶、飞机常用的无线电信号。 如果救援者位于听觉范围以内,叫喊声也成为呼救信号。国际上高山求救信号是1分钟发出六次哨音(或挥舞六次,火光闪耀六次等),然后安静1分钟,再重复。 国际上通行点燃三堆火进行求救。在开阔地将火堆摆成等边三角形,在其周围准备好青绿的树枝、油料或橡胶(白桦树皮是理想的燃料),需要时可以制造三股浓烟,同时发出三声响亮的口哨或三声枪响,间隔1分钟,然后再重复。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点燃一堆也行。 施放信号的地点,要选择在制高点。 如果发现孤立的小树,可作为天然火种。在树枝间堆放干燥的小树枝,或陈年鸟巢,以便产生浓烟;如果小树已经死亡,可以从根部将其点燃。 在醒目开阔地带,可以竖起一个三角架,上面设置平台安放火种,点燃之后遇险者可以在数公里以外看到火光。 在金属残骸上堆放燃料,利于隔离潮湿的地面;如金属被磨光还可以起到反光镜的作用。 (2)烟雾 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有助于被飞机发现目标,同时表明地面的风向,飞机应该在上风向着陆。 1)亮烟:在夜间、丛林中十分醒目。在火堆上添加植物等潮湿物品会产生浓烟。 2)黑烟:在雪地、沙漠中十分醒目。在火堆上添加橡胶和汽油可以产生黑烟。 (3)回光 利用阳光、反光镜等可以反射信号光。 (4)旗语 把旗子或亮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持棒运动时,在左侧长划,右侧短划,加大幅度做“8”字形运动。如果双方距离较近,不必做“8”字形运动。一个简单的划行动作就可以,在左侧长划一次,在右侧短划一次,前者应比后者用时稍长(图10-8)。 ![]() 当接收到地面信号并且理解以后,在白天应该驾驶飞机倾斜机身,做摇摆运动;在夜晚,应亮超绿灯。 当接收到地面信号但是不理解时,在白天应该驾驶飞机向右手一侧方向作盘旋;在夜晚,应亮起红灯。 2.高山营救 (1)声光烟火代码 表10—5所示,为国际通用的声光烟火代码。 ![]() (2)信号闪光物 在接近树林区域,红色光醒目;在雪地中,红色与绿色光线最好。 注意:燃放时应按照有关说明操作,以防止火灾。 (3)方向信号 当离开失事地点或营地时,应该间隔一定距离留下一些方向信号,表明自己的前进方向。这样给地面搜寻人员带来方便。或用石头摆成箭头;或把棍棒放在树叉间,顶部指引行动方向等。 注意:两根交叉的木棒或石头,意味着此路不通;用三块石头、木棒或灌木丛传达的信号含义明显,表示危险或紧急。 3.野外搜寻 (1)陆地搜寻 通常在有大风或天气恶劣的情况下,采用基线搜寻。如果沿着幸存者走过(留下信号的)路径搜寻并未发现目标,营救人员可能推断幸存者离开了惯常路线到了斜坡上某处庇护所。 如果对幸存者最后出现的地点十分确定,但却不能确定幸存者会向什么方位转移时,多采用扇形搜寻。 (2)水路搜寻 如果营救人员能够知道,或推断出幸存者最后出现的地点在河流附近,或河中,则一般将干流作为基线,在所有的支流上搜寻。 (3)空中搜寻 如果天气条件良好,搜寻有可能在晚间进行;当能见度高时,飞机会升入高空,使探测航线覆盖的范围更大一些,幸存者如果对着救援飞机发出信号,飞机却飞走的话,飞机可能返回,幸存者可以再次发出信号。 (4)联合搜寻 海、陆、空配合进行搜寻。 4.直升机营救 直升机营救在着陆地面、着陆点、着陆位置、特殊地形、不着陆营救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 幸存者应在着陆点标明风向和风力,用对比强烈的材料制成“T”字形标记,放在着陆点边缘的下风向,对着风向水平安放;如果无法制作标记,幸存者可以站在远离着陆点的下风向,背对风向,向营救人员传递身体语言。 如果在夜晚,幸存者要把灯光、火把、手电、车辆前灯等光束射向天空,用于引导飞行员进入着陆点。一旦营救人员发现,要将光束放低并对准着陆点。 5.海上营救 (1)直升机着陆 不要到查升机尾翼去,这里对于飞机机务人员来说是个盲点;不要下坡接近直升机,因为浆片相当危险;不要携带可能缠住水平机翼的东西,携带无线电时要把天线收起;不要让尖锐物体接触直升机翼片,这些轻型的合金容易破坏;坐在机务人员指定的座位上,系好安全带,直到得到许可再松开;着陆后等发动机已经关闭再下飞机。 (2)绞车技术 以双人式升降比较多见。救生员在绞车中被放下来,在上升时要环腰抱紧幸存者,将绞车带系紧,让其手臂自然下垂;也有单人式升降。当安全进舱后,应该按照指定座位坐好,系好安全带。 注意:由于飞机都携带静电,所以,要等到绞车索或缆绳触地,或触上水面之后再接触。 |
作者:刘艺林 费国忠
来源:突发灾祸及现场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