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最容易被忽悠的人吗?
2006-10-23
  骗子行骗,可谓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旦成为他们的目标,即便你再小心,也还是会在不经意中上了这个“钩”。事后幡然醒悟,却为时已晚。骗子行骗,通常会对哪几类人下手?这些人的心理防线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

  一、无知。

  案例:一天,陈小姐接到电脑语音电话:“邮电局发布电话费多收款退款通知,转人工请按9”。接着,一个男的接电话,讲出陈小姐的电话及名字,取得了她的信任,然后让陈小姐说出银行卡号及联系电话,叫她到取款机查询余额。等到陈小姐查卡时,一名女子打电话过来,称要汇款给她,几个小时过去了,陈小姐发现并没有钱汇入,于是打电话去问,一个自称姓杨的人要陈小姐将卡上的钱转到另外一个账户,3小时后查询才能收到,陈小姐照做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分析:人们不可能对任何领域都精通,比如保险、银行或是某种产品的功用等。而骗子在行骗时,会有针对性地做足准备。即便人们有戒心,但由于知识面有限而落入骗子预先设下的圈套。

  二、贪小便宜。

  案例:某日,刘大爷家来了两个30岁左右的人,“打扮看上去像技术工人”。两人自称是某公司的员工,其中一人还向刘大爷递上名片,上面写着“中华饮用水协会指定赞助商、某饮用水与健康研究中心”。他们说公司安排员工给居民上门免费安装“净水宝”,并称用后“可以完全去除水碱”。随后,两名员工表示,“净水宝”是公司免费送给居民的,但其中的滤芯要自己掏钱买,刘大爷一下买了11盒,总共花了7920元。两人却未开出发票,只给了刘大爷收据。两人走后,刘大爷觉得事情不对,孩子回来后上网一搜该产品,刘大爷才发现自己上了当。

  分析:贪小便宜,是很多人的心态,人们总是希望以很小代价获得大利益,而人们选取达到目的的这些捷径,往往是骗子设下的圈套。

  三、善良。

  案例:黄女士回家路上遇到两个穿着像是民工的人,他们问黄女士到某个地方怎么走,黄女士指明后,出于好心,又告诉他们已经没有去那的车了,建议他们打车去。这时,他们有点难为情地对黄女士说,由于刚到本地,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找老乡也找不到,希望她能帮忙。看他们可怜兮兮的样子,黄女士给了他们100元钱。分开没多远,黄女士看到他们又拦住了其他人,故伎重施……

  分析:“人之初,性本善”。骗子恰恰是利用人们的这一天性,行起骗来屡试不爽。除了案例中的方式外,他们还会发起为某重病患者捐款等,一些妇女、老人经常是他们的行骗对象。

  转自:生命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