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狂竟然是精神疾病?
2006-10-20

  露西尔·申克大多数时候在深夜进行疯狂大采购,但经常在收到商品后又退还给商家,因为她买不起那么多东西。但接着,她又会在电视上看同样的商品,然后买下,然后再退货。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期刊》本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在美国,像申克这样的购物狂可能多达1000多万,他们经常“不由自主”地买一些自己不需要或者买不起的东西,使自己的工作、家庭以及心理健康遭遇重重危机。而且,男人成为购物狂的可能性几乎和女人一样高。

  由于这种问题非常普遍,而且十分严重,以至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的专家们正在考虑是否将它列为一种精神疾病。

  露西尔·申克一年前买了2万美元的珠宝,结果背负重债,陷入绝望。她知道自己不该买那些珠宝,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申克最后不得不求助医生。纽约心理学家雷恩·本森给她的建议是,下次再购买珠宝之前,不妨和那些珠宝进行一次“对话”,以便对她的购物冲动形成某种克制。

  “我会对珠宝说,‘你太漂亮了,没有你我简直活不下去,我太喜欢你闪烁的光芒了,’”62岁的申克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这样说,“珠宝对我说,‘你需要我,戴上我你会更漂亮,’我接着说,‘我确实需要你,我简直无法想象没有你会是什么样子,但我必须改了,必须收手了,我一分钱都花不起了。’”

  男人也会上瘾

  关于购物狂的研究是由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家劳林·克兰为首的专家小组进行的。

  专家们指出,对那些无法控制自己的人来说,购物上瘾就像喝酒上瘾或者赌博上瘾一样:购物狂通常也会想到克制自己,但却无法控制。

  克兰说,除了购物狂人数的庞大之外,让他感到震惊的是,男人成为购物狂的可能性和女人一样大;研究还发现,美国大多购物狂的年薪通常都不到5万美元。

  强制性购物

  克兰说,不能将购物狂和偶尔超支购物的人混为一谈,也不能认为所有因购物而负债累累的人都是痛苦不堪的。

  “强制性购物是一种持久的、强制性的行为,使他们的经济、工作、家庭以及朋友都深受其害。”克兰说,“他们经常购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工作时,不认真工作,却沉迷于网上购物;午餐时间也会花上三个小时流连于大型商场。”

  克兰说,购物狂们不会在下班后马上回家给孩子做饭,而是会去大商场逛到商场打烊,从而使其家庭生活受到破坏。和那些经常与朋友一起购物、觉得购物是一种享受的人不同的是,购物狂几乎总是单独购物,因为他们就像有其他瘾的人一样,通常都羞于让人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

  研究还发现,与普通人相比,购物狂喜欢说买东西让他们觉得开心,以及买东西仅仅是因为东西减价。

  类似于酗酒成瘾

  将疯狂购物列为精神疾病的设想肯定将引起长期争论。有人提出,精神病学正在将人类行为中所有有问题的情况都列为疾病;还有人表示,将购物狂列为医学问题,会导致人们忽视造成这种问题的各种社会因素,比如广告的影响以及使用方便的信用卡等。

  本森也表示,将购物狂列为一种精神病会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但她同时认为,导致购物狂的还有很多社会因素,她特别提到信用卡鼓励人们负债消费,认为应该对此立法加以制止。

  此外,克兰和一些精神病学家还认为,有一些最终破产的购物狂,是患上了一种类似于酗酒成瘾的疾病,因此,应该适当减轻他们的债务。

  专家对症下药

  参与这项研究的另一位精神病学家霍兰德和克兰都表示,前来求医的购物狂接受了各种治疗,他们都曾处理过这种问题。

  霍兰德说,那些因为焦虑而疯狂购物的人,服用抗抑郁病药物会有所帮助;如果问题是由情绪失衡引起,则可以服用一些有助于稳定情绪的药物。

  对于那些类似酗酒成瘾的购物狂,服用镇静药物可能会有所帮助。因为过分活跃而疯狂购物的人,可能需要服用通常用来治疗注意力缺乏症的刺激性药物。

  本森说,她理解购物狂,因为她本人曾经经历过类似的“强迫性购物-退货循环”。有了申克和其他病人,她成功地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鼓励患者有系统地质疑他们的错误观念。

  本森治疗的另一名患者是纽约的一个女商人,她如果没买到某种款式的箱包,就无法安心工作。本森说,经过治疗之后,这名女商人能够去商店看中意的箱包,并在购物冲动袭来时,作出适当的决定。

     转自: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