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孩子羞耻心
2006-10-13

 

  幼儿到了3岁以后,便开始意识到自己,就需要别人承认他的人格。这时孩子开始出现因自己的愚笨或做了大人不满意的事情而感到羞愧。心理学研究表明,羞耻心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言行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父母要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羞耻心理因素的产生与发展。一般来看,孩子在如下情况时羞耻心有明显的外向反应:

  1.自己做了错事或说了错话的时候;

  2.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的时候;

  3.申请加入某种组织或要求参加一项活动而未被准许的时候;

  4.公布“好孩子”名单而没有自己的时候。

  这时父母要善于配合幼儿园,细心体察孩子羞耻心理的微妙变化,审慎地去触及孩子最敏感的心灵,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要善于运用他们的羞耻心,去激发他们歉然、反悔的情绪;抓住这一思想转化的契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切不可挖苦、斥责、羞辱甚至体罚,这样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日久会磨掉他们的羞耻心。孩子一旦失去羞耻心,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习以为常,反而会造成不求上进。

来源:四川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