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别让你的情绪着凉了
2006-09-30
  最近,从一些医院的心理科传来消息,入秋后,各医院心理科的门诊量显著增加。心理学家认为,这与气温不定、花木凋零、草枯叶落,使一些人心中产生凄凉、苦闷、垂暮之感有关。秋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这个时期高发的抑郁症在临床上称为“秋季抑郁症”。秋季抑郁症是指有一些人一到秋季,情绪就变得易怒、忧郁、易疲劳、精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

  发病原因为生物钟不适应

   造成秋季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是秋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据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人大脑里的腺体松果体对阳光十分敏感,当太阳光强烈时,松果体受到阳光的抑制,分泌出的激素少。反之,当阳光强度降低时,松果体兴奋,分泌出的激素就多。而这种激素有调节人体内其他激素含量的“本领”。当它分泌多时,人体内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在血中的浓度降低,这两种能唤起细胞兴奋的激素减少,使得细胞兴奋性降低,变得不活跃,人就会处于抑制状态,情绪低沉,总感觉疲惫。成年女性更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症。
  
平均起病年龄为23岁

   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产生秋季抑郁症。医学研究也发现,秋季抑郁症通常起病于成年期,平均起病年龄是23岁,女性是男性的4倍。

  
常表现为忧伤悲观绝望等

   一位心理专家说,最近,仅他一个人最多的时候一天就看过二十多个患者。患者以青年为主,主要集中在20岁至30岁之间。他发现,在这些患者中,有些人仅仅是轻微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心情不佳,从忧伤到悲观到绝望,认为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出现焦虑症状,导致食欲、睡眠等生活能力下降;同时还会出现精力缺乏、自我评价低、精神运动迟滞等等。

   不及时疏导或有自杀倾向
  
  但是,轻微的情绪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宣泄或加以疏导的话,就会积郁成疾,很可能导致患者有自杀倾向。

  
加强光照对付秋季抑郁

   专家建议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加强日照和光照,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秋季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念头。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感。

   其次,当出现阴天时,人们应增加糖类摄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但糖尿病患者除外。

   另外,在这个季节人们可以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B类、谷维素等,可调节精神情绪。咖啡、浓茶等有一定的提神作用,能减轻或消除忧郁现象。人们在工作之余,应多到室外空气清新、场地宽敞的地方散步、跑步、练太极拳、跳健身舞等,这些活动都能调动情绪、缓解抑郁状态。

  转自:杭州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