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24小时身体旅行
2006-09-27

每天需要8杯水,在身体里流动循环,润泽唇舌,滋养细胞,缺一杯就可能内火中烧;每天需要一次沐浴,洗尽皮肤的尘埃,给干燥的肌肤喝饱水,少一次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喝足够的水,选巨大的花洒,找可以畅泳的游泳池,被水润的感觉包围。

水,只是流过身体,24小时不停息,默许一个滋润、清凉的秋。

也许你并不了解,水在身体里的分量:胎儿体内的水分大约是90%,婴儿是80%,年轻体壮的人是70%左右,中老年体内的水分大大降低,大概是50%~60%之间。可以看得出,衰老的过程也是水分流失的过程,皮肤干燥松弛,肌体不够饱满,新陈代谢减缓。

尽管只依靠水并不能维持青春和生命,但它是身体最重要的一种营养素。平时只觉得喝水是在有空的时候才想起来的小细节,你可知道,它在你身体里面的旅行,光顾了多少地方:喝下去的水,流过唇齿,解除口渴的折磨,经过消化系统时,被消化管的黏膜吸收一部分,之后被小肠大肠吸收一部分,这些被吸收的水很快就会经过血液进入心脏,成为生命动力之源。它牵涉骨骼的灵活性,润滑关节,调节体温,让身体与气温相适应,提供各种需要的矿物质,输送微量营养素到各个器官。由口而入,任何你想象得到或者想不到的细枝末节、小旮旯它都无处不在。缺少水,生命都会受到威胁,健康更无从谈起。

水的悄悄话

当体内水消耗受到限制时,身体就会受到侵害,这时候它开始在你耳边讲悄悄话了,告诉你口渴,头晕,身体无力,食欲不振,如果你装作没听见,也许疼痛、组织损伤等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就潜入身体了。从医学的角度看,体内缺水很容易发生以下几种危险:因为血液变得更加黏稠,影响血液循环,可能会加大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病率;因为体内水分减少,容易形成尿结石和尿路感染;因为皮肤细胞得不到及时滋养,皮肤易干燥,皱纹增多,加速衰老;因为肠道黏膜吸收的水分不够,会引起大便干燥,产生内毒素,引发腹胀、头晕等中毒症状。

如厕的时候,水从粪便中排掉,如果忘了及时补充损失的体液,你会很容易觉得疲劳,只要损失体重10%的水分,工作能力就开始降低,你已经不能随意支配身体,甚至意识开始恍惚,如果损失体重20%的水分,很对不起,水说:你生命告急。

听水 言听计从

身边一定要准备方便的水杯,在任何想得起来的时候及时补水。也许你觉得“口渴”才使得喝水成为必要,但事实上,这已经是身体严重缺水的信号了。当你觉得口渴时,身体的器官已经处在运转的极限状态,这时候一次性的过量补水并不能改善你缺水的状态,甚至还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水说:口渴前半小时就开始想我吧

应当在想喝水之前的很长时间就要补充水分。尤其是在干燥的天气,饮水要少量、多次,每天尽量达到1000毫升以上,科学的需水量大概是1200毫升~1600毫升,多数人通常每天只喝700毫升~900毫升,远远不够。最好能定时饮水,不要只在口渴时才想起它。

水说:请选择健康的我

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中,水稳坐首席职位。这不仅因为对它的需要量大,蛋白质的形成,脂肪的平衡,碳水化合物的合成,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的吸收与代谢都离不开水。饮好水非常关键,它直接决定补水的质量。

尽量避免常饮蒸馏水。因为蒸馏水的pH值太低,相对较酸,容易伤害身体,对肾脏较弱的人更为不利。优质的矿泉水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pH值相对高一些,碱性稍强,对人体比较有利。尽量少喝冰水。运动发汗之后,饮冰水大有“饮鸩止渴”的危险。身体从水分极度蒸发的燥热状态突然过渡到0℃以下的刺激,对胃功能非常不利,血管和毛细血管突然收缩,很容易引发高血压或者脑血栓。

水说:爱我太多,过犹不及

正常情况下水在体内的含量相对稳定。人体细胞的细胞膜是半透膜,水可以自由渗透,如果饮水过量,血液和间质液就会补充衡释,渗透压降低,水就会渗透到细胞内,使细胞肿胀而发生水中毒。

脑细胞对水中毒的反应最灵敏,一旦脑细胞水肿,颅内的压力就会增高,导致头昏脑胀、头痛、呕吐、乏力、视力模糊、嗜睡、呼吸减慢、心律减速等,严重时还可能产生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

发生水中毒时,血液中的氯化钠浓度下降,还会出现衡释性低血钠,全身肌肉疼痛和痉挛,手臂、大腿和小腿的肌肉疼痛可能就是轻度水中毒的表现。这是因为汗液带走了99%的水分,还有近1%的盐分,出汗使人缺水也缺盐,而盐分的缺乏使人体渗透压失去平衡。这时饮下去的水就无法在细胞内停留,又会随汗液排出,同时又带走一定量的盐分。因此喝水越多,可能中毒越深。

水生活之身体的旅行

身体的内环境需要水的滋养,但身体对水的渴求远非水的一趟旅行就得到了满足。秋燥已经开始,把皮肤、头发的水分蒸腾到空气中,缺水的细胞张大了嘴巴呼吸,想从空气中索取来自于外部的“安慰”。

人体能够感知的最舒服的相对湿度在40%~70﹪。

倾听身体述说

睡前洗漱之后,会对自己的身体有更直观的了解,皮肤的质感能够被我们的触觉明显感知,她缺水了,指尖滑过就受到阻力,很不顺畅。肌肤的水分也是自内而外传输的,来源于饮水和食物中的水分,它由真皮输送至表皮,最后以排汗方式在皮肤表面蒸发,表皮有锁住水分的作用,其中的脂质和天然补湿因子将水分保留,因此能够看见皮肤的光泽。你能够触摸的这一层是皮肤的角质层,由13%的水分、70%的蛋白质、15%的脂肪组成,若角质层均衡,会有助于减低水分流失。保护好这层身体的第一卫士,一定要给予它充足的水分,补水保湿。

补水若能内外兼修,自然会达到最棒的效果。身体最容易缺水的部位,逐个安抚:

头发

头发滋养的重点是发丝,补水的重点是头皮。头皮中的毛囊是头发进行代谢活动的场所,是头发生长和发育的源头,发丝中的水分绝大部分是由毛囊提供的,所以要挽救干涩的头发,关键是给头皮补水。头皮是头发营养的来源,如果头皮缺水,头发自然就会很干燥。应该疏通头皮毛囊,对头部的穴位进行按摩,有助于头皮对水分的吸收。

当然,也应配合选用适合自己发质的洗发产品,做好日常防晒护理,定期做头发SPA.让精油帮助你实现为头发补水的目的。

眼部

婴儿的肌肤含水量为25%,因而光滑细腻而富有弹性。城市里整日为工作生活劳碌女性的肌肤含水量已降至15%,甚至更低。因为肌肤含水量的大幅下滑,直接导致了肌肤干燥、暗淡、无光泽,肌肤松弛,皱纹早生等现象。这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肌肤的脆弱部位——眼部。

作为全身皮肤中最薄、最为娇嫩、最容易缺水的部位,眼部应予以特别护理。一般女性到了25岁就应该使用眼霜了,每周1~2次的加强保养,可改善眼部皮肤干燥的状况。

嘴唇

唇部皮肤较其他部位幼嫩,只要喝水少,就很容易缺水脱皮,唇纹加深。可在睡前使用天然滋润成分的护唇膏加强滋润。定期为唇部进行磨砂,加速死皮的脱落。或者使用蜂蜜和凡士林自制唇膜,每周敷用一次。

24小时饮水习惯

如果你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一定不要忘了每天补充够量的1200毫升左右的水。养成健康的饮水习惯,在相对固定的时刻喝一杯水应该非常舒服,大约每次补水在200毫升左右。不妨试用下面的方案,时刻提醒自己:

7:00:经历一夜的睡眠,身体的消耗和皮肤的呼吸带走了大量的水分,起床的时候,空腹喝下250毫升的温水,帮助肾脏和肝脏排毒。清晨可以说是一天之中补充水分的最佳时机,因为清晨饮水可以使肠胃马上苏醒过来,刺激蠕动、防止便秘,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时间的睡眠后,血液浓度增高,这个时候补充水分,能迅速降低血液浓度, 促进循环,让人神清气爽,恢复清醒。大约半小时之后水渐渐融进每个细胞再吃早餐。

8:30:准备前往办公室,时间总是仓促紧张,情绪不由有点烦躁。踏进办公室,别急着泡咖啡,先喝杯清水,提前补充即将被空调带走的水分。

11:00:忙碌的工作肯定让你忘了喝水,但是应该养成好习惯,在手边放着水杯,随时添满清水,趁起身活动的时候,补充一上午流失的水分,对于情绪放松也很有帮助。不过饭前不要大量喝水,这样容易冲淡胃液,使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13:00:用完午餐半小时后,喝一些水,或者果汁,可以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不仅对健康有益,也能助你维持身材。

15:00:以一杯健康矿泉水代替下午茶与咖啡吧。在办公室呆了这么久,皮肤和身体肯定都是缺水的,这时候如果喝咖啡或者高糖的饮料,身体反而容易脱水。

18:30: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饮水解渴。马上要吃晚饭了,也不宜喝太多,不要因为贪恋一时的冰爽就暴饮冰镇饮料,肚子已经饿了,腹中空空,容易在冷刺激下胃部收缩。

21:00:睡前两小时再喝上一杯水,因为人体在睡眠的时候会自然发汗,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水分及盐分,而睡眠的八小时内,身体都无法补充水分,这就是为什么早晨起床会觉得口干舌燥的原因了。不过别一口气喝太多,以免晚上得上洗手间影响睡眠质量,而且眼睛下面容易水肿,形成大眼袋。

 转自:精品购物指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