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守口如瓶 网上争相攀比———
“超女何洁北京购置千万豪宅,一次性付清”的消息,最近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人们好奇这个刚刚步入大三年级的女孩子究竟有怎样的不菲身价。
由此看来,房子事小,工资事大。“他挣多少钱?”这样的问题你是不是整天琢磨,又感觉太直白问不出口呢?没关系,时下在职场流行的“晒工资”,或者可以让你知道一切。
“晒工资”引发观点对立
网上对这样的“晒工资”形成了鲜明对立的两派。
反对方认为:这样的“工资秀”没有任何意义,很多人晒出来的工资要不就惨得要命,要不就高得吓人。无论是出于攀比,还是存心抱怨,都不是健康的生活心态,不值得推广。
支持方却认为,“晒工资”晒走了很多职场人士的猜忌心理,网络提供了一个正规的媒介,可以使人们大大方方地了解各行各业的工资水平,能够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
专家:信息开放的心理需求表现
专家认为上述的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二者的角度都比较单一,因此难免各自都有失偏颇。
时下流行的“晒工资”,实际上是人们对于“信息开放”的一种心理需求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们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对工资“守口如瓶”导致的“心理压抑”的一次解放运动。
网络作为一个信息承载量巨大的媒介平台,提供给所有人均等的机会,使他们一方面可以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其他行业的薪资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准备重新规划职业生涯的人群树立了尽量客观和具体的可参考数据。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其中有一部分出于“攀比”心态的行为,已经背离了人们最初“互通有无”的初衷,而在此种非理性意识下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很可能已经失真,不具备参考价值。
“晒工资”有四大心理动机
动机一之“夸富”:一些收入比较丰厚,生活比较优越的中产阶级,甚至是跻身于“金领阶层”的职场精英,出于炫耀和比拼的目的,在网上列出自己令人羡慕,但可望不可及的收入清单,享受被人认同的“优越感”和“成就感”。
动机二之“宣泄”:竞争激烈的社会,使一些人频频在职场失意而不得志。这些人将自己微薄且认为不公道的工资暴露出来,实际上是一种对现实强烈失望和不满的宣泄行为。
动机三之“攀比”:中国的收入比例分配好比一个“枣核型”,而中间部分的60%则是整个社会“大多数人”所处的阶层。这类人中的一部分,总想在人堆里显得“出类拔萃”一些,因而将自己认为比较优越的工资贴在网上,然后互相攀比。
动机四之“交流”:一些对自己工资水平持怀疑态度的人来说,在网络上公布出自己的工资,然后询问自己想要了解的行业或职位的基本薪资水平,可以达到信息交流,知己知彼的目的。
工资秀场一瞥
记者在“百度”的搜索栏中键入“工资条”三个字,用时0.001秒,竟然找出了261000篇结果,搜狐财经甚至专门设立了一个名为“全国各行业工资大全”的专题网页,将各种不同的工资条分门别类,方便网友发贴和查找。
[姚明的工资条曝光]
月基本工资:新秀四年每月工资37.5万美元
续约五年每月工资126.7万美元
NBA九年平均每月工资87万美元
月额外进账:新秀四年每月进账41.7万美元
续约五年每月进账133.3万美元
NBA九年平均每月进账92.6万美元
[北京某基层公务员的工资]
基本工资:563人民币
职务补贴:740人民币
工资津贴:500人民币
绩效奖金:600人民币
公有住房租金补贴:70人民币
通讯工具补贴:30人民币
节日补贴:1000人民币(“十一”的过节费,平时没有)
扣税:-19.85人民币
扣公积金:-206人民币
实发金额:3277.15人民币(平常只有2277.15人民币)
转自: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