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提示
父亲竟谋划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今年十四岁的儿子毛头,自九岁起上网成瘾,至今已玩遍了当地每一家网吧,对所有网络游戏都打得精通。原本乖巧的毛头开始撒谎、逃学、偷父母钱,父母对他鞭打、劝阻、磕头,仍不能使他戒除网瘾。烦透了的父母闹离婚,却不明白怎样把孩子从沉沦中拉回正轨……
心灵对话
毛头一直哭一直叫,求父亲饶了他放了他
去年八月的一天,对家住安徽省利辛县的张浩生来说,是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眼看着学校开学,可辍学一年的儿子毛头,却被上网迷住后毫无读书愿望,他决定亲手把自己唯一的儿子弄死。一大早,张浩生走进毛头房间,唤醒还在睡梦中的儿子,说要带他一起出去办事,连拖带拽让儿子坐到摩托车上。他想到人烟稀少的郊外,把儿子弄死后谁也不知道了。
然而,张浩生此举引起了妻子的怀疑。他听到身后妻子边哭边大声叫着追上来,揪着张浩生死也要跟着。一家三口都在摩托车上,突然,张浩生加大油门,车飞一般地往前冲……妻子知道孩子他爸是想出车祸让全家人一起死了算了。儿子问:“我们去哪儿?”父亲说:“一直往前,走到尽头就是我俩的路。”毛头知道情况不妙。“爸,我再也不敢了!”毛头一直在哭,一直在叫,求父亲饶了他。
妻子为稳住丈夫说:“撞车恐怕死不了,还不如吃安眠药有效。”张浩生停下车,让妻子去买药。当妻子买来冒充安眠药的维生素时,却不见了父子俩。心想,这下完了,于是边哭边找着父子俩。倏然间,一个人影映入眼帘:“是毛头!”儿子安然无恙地出现在眼前,一颗心终于放下了。但她的心又悬起来:难道丈夫对孩子下不了手,自己自杀了。
妻子带着儿子一起找孩子爸。哭着喊着,终于,路旁一个蹲着的人影映入眼帘:“是爸爸!”丈夫已经哭了很久。他对妻子说:“如果他(指毛头)不哭,我就抱着他一起跳水了。”
从小父母就打我,他们拿着皮带轮流抽……
毛头九岁就开始上网,已有五年网龄,玩遍了当地每一家网吧,把所有网络游戏都打了个精通。原本乖巧的孩子也学会了撒谎、逃学、偷父母钱。
为管住毛头,张浩生夫妇想尽了办法。他们把儿子绑在家里强制戒网,可孩子用上卫生间的借口,从气窗逃出;他们委曲求全给儿子下跪磕头,没想到毛头却趁父母哭时,悄悄偷了钱遛出去上网……“他骗我们太多了……”夫妇俩清楚:毛头网瘾不戒,家破人亡的悲剧迟早会上演。
而对毛头来说,网络才是他快乐的源泉,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只有无聊。
北京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先对他做了心理测查,以睡觉与盖被子的关系、吃饭与食物的关系和饲养宠物要照料它的关系,要求毛头指认出自己上网更像是哪一种关系。毛头说是像吃饭与食物的关系,只要能让他上网,肚子饿着也行。而食物代表了心理寓意上的饥渴感,对爱的饥渴。毛头选择食物的寓意,就说明他心理饥饿,他渴望得到爱。证明毛头内心是空虚的。毛头自己说:“从小他们(指父母)就经常打我。有时他们俩拿着皮带轮流抽……”
妈妈说:“爱的时候我们也很爱,当打他的时候也从不留情。”爸爸说:“我们俩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管理比较落后一点,打过后很少跟他沟通。”
心理专家又做一个测试,发现毛头给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竟打了零分。这零分的意义,就感觉他对这个家庭失望了。”
毛头为什么要给父母打零分?“反正在我记忆中,他们经常吵架。有时候妈妈吵不过我爸,就拿我出气,打我。”专家认为,父母的关系,一直在对毛头发生影响,也促使他以迷恋上网来逃避家庭中的矛盾。爸爸妈妈两年前曾闹过离婚,让毛头更加重了远离家庭的意识。
与央视《心理访谈》联动报道
专家警示
沉迷网络会使孩子
失去成长能力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每个孩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这一阶段中,都会去依赖一些东西,可能是网络也可能是其他东西,有一个前提是,他真正想拥有属于自我的空间,不让爸爸妈妈占据了他太多的内心,这种依赖关系形成越早越难治疗。一个九岁的孩子去依赖某种东西,就像毛头选择了一样东西,那就是饿了必须要吃的“食物”,不吃就得死,他就离不开了。所以,一个九岁孩子没有健全的人格,也没有心理掌控力。很容易分不清网络与现实,加上爸爸妈妈早年对他的管教比较生硬,以后又感情分裂直到离婚,这过程非但没有让毛头戒除网瘾,反而促使他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加重,没有成熟的心理防御体系,使他很容易让自己变成在网络里生活的一个人,他已经不喜欢现实。
要帮助毛头回到现实生活,一是要恢复与爸爸妈妈的亲缘关系,包括重新修好夫妻关系。家长要摒弃不科学、不人道的粗暴方法,形成亲善友好的互动关系。二是要通过爸爸妈妈积累的社会经验,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引导他逐渐从一个家庭人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
专家建议毛头离开网络,重新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得到感情,重新来成长,重新社会化。假如沉迷网络而最终不能自拔,那只能是在生活中无法与人相处,真正失去成长能力。对此,毛头自己要考虑清楚。
转自: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