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敌畏"扮靓食品 监管者在哪?
2006-09-23

 

  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日前曝光了农贸市场鱼贩用“日落黄”涂抹黄姑鱼冒充黄花鱼销售的不法行为,并详细拍下了其制作和销售过程。事实上,不良商贩在食物中添加化工原料的现象远不止于此。(9月20日人民网)

  卖肉的手持喷雾器在生肉上面喷洒“敌敌畏”杀苍蝇;廉价的黄姑鱼酷似黄花鱼,但颜色不黄,用“日落黄”染色冒充黄花鱼;面粉不够白,在面粉里拌上成份为过氧化苯甲酞的“增白剂”;莲藕外表呈暗黄色带黑斑,用浓“柠檬酸”水刷洗美容;青香蕉撒上“乙烯利”,捂上两天马上黄灿灿……

  众所周知,“敌敌畏”、“日落黄”、“增白剂”、“乙烯利”等都是含有一定毒素的化工原料,在一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基本用不到的,既使是用于农业生产,也需科学指导、监控使用,而直接卖给不法小商小贩来扮靓食品,只能贻害无穷。

  那么,在此一味地谴责经营者的可耻可恨,显然无济于事。要说的是当这些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的化工原料流入市场时,相关监管部门哪去了?

  本来,对此类化工原料的管理,国家都明令禁用或严格控制流入市场。可事实上,不法商贩轻易地便可从遍布城乡的化工商店买到,所谓的便民化工商店成为不法商贩掺杂使假、危害公众健康的“毒源”。

  监管的缺失,必导致不法行为的泛滥。可以说,随着城乡个体经济的异军突起,有关部门开始从过去的“一切包起来”变为“什么都不管”,只要交齐了这税那费,便听之任之,至于其经营方式、经营项目及售销渠道都不清楚或从不过问。而在利益的支配下,那种靠经营者自律来达到“守法经营”的目的,近乎幼稚。

  同时,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在对化工用品的监管上尚不完善。仅以北京为例,商务局只管假冒商品和注水肉,农业局对流入流通领域的食品无能为力,工商部门声称其只负责进货来源的票据检查,而卫生局表示对化工经营的监管鞭长莫及。这种职责上的模糊,往往“艄工多了打烂船”,有利时多家伸手,无利时你推我推,形成监管“真空”。

  因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仅需要各职能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履职,更需要尽快完善相关法规,从法律上把住关口。

来源:金羊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