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追求完美当心强迫症
2006-09-21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明明锁了门,却怀疑自己没锁好,反复回去检查;经常从口袋里掏手机,看看自己是不是有未接的电话;文件来回改了好几遍,却老是觉得里面还有问题……诸如此类的强迫行为,正在都市白领中蔓延,成为挥之不去的心病,有些人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强迫症。

  强迫行为不是强迫症

  北京好心情工作坊心理顾问智然说,据心理研究人员统计,临床上因有强迫行为前来咨询或就诊的人,比例达到了12%。但是,强迫行为绝不是强迫症。看一个人是不是有强迫症,一般要同时达到两个条件:一是强迫行为持续的时间应足够长,通常情况是在2年以上;二是当事人自己要感觉这种强迫行为是痛苦的。如果他本人没有感到痛苦,只能称为强迫倾向。

  对于怀疑自己有强迫倾向的人,最忌讳的是被人或自己瞎扣“帽子”。智然说,一个没确定是否有强迫症的人,如果周围的人说他有强迫症,反而会使他的症状加重。正确的方法是,找专业人士咨询,而不是简单在网上做一些所谓的测试。

  压力和焦虑导致强迫行为

  智然说,从表现上来看,有强迫倾向的人,总是关注某一样东西是否安全,或是否做得完美,这种反复焦虑,通常会伴随人很长时间,如担心工作是否做得好,会不会被老板炒掉,能不能找到如意伴侣等。事实上,这些表现,也是焦虑的一种特定反应。

  无论是强迫倾向,还是焦虑,实际上都是由于害怕心理投射到某件事情上的结果。由于过分追求完美,当事人会强迫自己反复从事某种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强迫症,也只是焦虑症的一种。

  对于简单的强迫倾向,一般是从焦虑入手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这是很容易康复的。

  适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智然认为,治疗强迫倾向,通常需要对症下药。首先,压力过大是导致焦虑的直接原因。因此,要学会自我减压。试着给自己降低工作要求,不要过分追求完美,甚至可以试着给自己的标准打点折扣。尽量做到心平气和,不苛求自己。

  其次,可以适量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如以往加班常常到晚上十一二点,现在可以试着晚上八九点就回家。工作量减少了,压力也会随之减少。

  再次,要注意休息和放松。弦绷得太紧会断,人该休息时就休息。现在很多日本人就是由于压力过大,常发生“过劳死”的现象。

  最后,在生活中,要摒弃斤斤计较的行为,学会适可而止。就拿买东西来说,并不是把价钱减到最低,或者说一分钱都不吃亏就是最好,自己觉得差不多就行了。

  文章来源:生命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