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崇拜的两种病态表现
2006-09-18

约翰·列侬

  依赖型和宣泄型———


  偶像崇拜一旦演变为暴力事件,这就是病态的表现。崇拜偶像的病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表现为内心的极度依赖,崇拜到了一种内心完全没有他人,只能我喜欢这个偶像的地步。一旦到了极度空虚的境界,则要把崇拜的客体对象完全化为己有。感觉自己就是他(她),我变得无比强大,而成为了他(她)。也就是将客体对象内化为自我,不顾任何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了。

  第二个表现方面就是在行为上演化为暴力了。前面的几个事件就是典型的外露暴力手段,这是一种行为上的病态。去年超级女声的偶像崇拜还有些理性,有游戏和愉快的成份。但今年的偶像崇拜慢慢有了变态的形象。这些“玉米”将对李宇春的喜爱升级泛化为一种彻底的攻击性行为。以前的崇拜是内化的,现在需要通过外倾泄的方法,对准外界,例如人和机构,用摧毁和外投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愤怒。

  这些不理性的粉丝觉得偶像是自我理想的体现。不利于自己偶像的抨击是等同于对自己的抨击。这些粉丝小时候可能受到过否定,所以这时有强大的自我,如果谁否定了偶像,就是否定自己,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于是愤怒和怒气向外投射和宣泄。同时在维护偶像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是英雄,自己的正义感也得到了空前膨胀。

  崇拜偶像的这群孩子常常是80后一代,这是偶像崇拜的正常年龄,爱憎分明也是这个年龄段的特征,很多孩子还没在现实中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所以想通过偶像来体现,于是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把对方制服的方法。

  对于一些粉丝杀死自己偶像的案件,往往是粉丝觉得自己得不到偶像,而产生一种爱莫能及的焦虑感。这些粉丝实际上和偶像间有着心理和空间的距离,觉得自己无法和偶像亲近,并且有着“我无法得到他(她),但是别人有可能得到他(她)的危机感”,于是采用杀掉对方就彻底拥有对方的方法。这是占有欲的病态表现,实际就是一种依恋障碍。

  
历史链接

  约翰·列侬遭歌迷枪杀

  1980年12月8日,一代摇滚巨星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在自己纽约的寓所外,被歌迷查普曼从背部连开五枪,一个歌迷射杀了自己的偶像。当场被捕的查普曼被判终身监禁。查普曼在事后说:“我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冲动,良心完全被说服。当时,我的心里没有任何能阻止我、帮我跨越那个想法的东西。”

  查普曼说:“我就像一列火车,失速的火车,头也不回地向前奔去,没有任何事能让我停止。他像是握着链子、把世界拴在手中的成功男人,而我,甚至连他那条链子的边也沾不上,只是个毫无个性的人,我心里的某些东西就因此爆发出来。”

  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时,他说:“我记得我这样想,也许在枪杀列侬的过程中,我会找到存在感。”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