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的阴霾寻一片阳光
2006-09-11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人生只有一件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那就是死亡”。而生命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进入死亡的端点,生命的意义不复存在。生命弥足珍贵,又薄如蝉翼。

  9月6日晚7时30分,长沙市第二十中学初二学生小兰(化名),从岳麓区桐梓坡湘许大厦17层的楼顶跳下;9月7日晚8点多,益阳市十八中高三女生汤迎(化名),用一根皮带悄悄结束了自己如花的生命。那一刻,小兰还未能走过她的13岁生日,汤迎也还不满18岁。生命从此消殒,如此短暂,那样局促。她们决绝的离去,留给亲人的,只有锐痛,以及锐痛之后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据报道,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比战争、动乱和谋杀造成的死亡总和还要多。其中,中国就约有30万,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卫生部估计我国每年至少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因此,发现并阻止这些人走向绝路,已成当务之急。
  
  绝望不应该成为人生哲学。生命的珍贵,已经容不下太多的怀疑与困惑,更何况以极端的方式对之予以轻视、否定和抛弃。但必须承认的是,选择自杀者,他们又经受过生命的不能承受之重,他们的个体生命曾处于极度的困境,他们曾经受过极大挫折与苦难。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说那样,有些人还活着,他口袋里时刻揣着一粒氰化钾。
  
  这样的个体生命,需要及时的心理援助,来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绝境。自杀是消极的死亡方式。那么,如何引领人们珍惜生命呢?当前,在世界各国,“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完善的生命教育,来引导人们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比如通过进行伦理教育、环境教育、家庭教育、法制教育等等,让他们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来感受生命的弥足珍贵。
  
  那个对死亡有过长久的前思后想,最终有着大彻大悟的史铁生,在《灵魂的事》中这样写道:“不见得是我们走过生命,而是生命走过我们;不见得是肉身承载着灵魂,而是灵魂订制了肉身。”这样的睿语展示了“向死而生”的生命真谛,没有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没有对人的心灵的关注与润泽,没有对生命过程的珍视与珍惜,生命的花朵就必然走向枯萎,生命也就失却其应有的价值意义。
  
  我们的命运不得不面对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得不经受人生的种种无奈和寒冷,不得不承载命运车轮转动的重压。于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为我们挡住那些攫住生命喉咙的冷手,都需要别人为我们的生命注入飞扬的激情。就像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所言,“当一个生命出现危难时,另一个生命无论结果如何也要拯救这个生命——这是生命的尊贵使然”。
  
  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拯救生命,都是为了让人们体会得到温暖和爱。小兰与汤迎的自杀,或是因为身边太过缺少温暖与爱,或者因为缺乏对生命理性的认知与尊重。她们需要的,是温暖关爱,是心理干预。如果她们生命有爱,如果有人能为她们提供一条使困扰得以缓解,痛苦能够疏导的心灵导航通道。那么,就完全可以通过自杀干预,来帮助她们摆脱“心理危机”,引导他们的生命走向完整、和谐的境界。
  
  生命弥足珍贵,生命薄如蝉翼。要让迷茫者生活的天空不再是一片阴霾,就必须注入阳光,这样,他们的生命才会拥有温暖与光明。“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如是说。心中有爱,处处生情。惟有全社会都来关爱那些浮沉于尘世中孤独忧伤的灵魂,为那些困顿中的生命提供温暖与援助,这样,才能以精神的生命关爱与行动上的自杀干预,来构筑起全社会共同预防自杀的防火墙,为更多人的生命天空,拥有一片阳光的灿烂。
[稿源:潇湘晨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