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距离决定身体距离
2006-08-25

  地铁和公交车上的有趣现象引出的心理学问题。

  从报社出发,我经常乘坐808路公交车。开始车上人少,我习惯于找一个整排都空着的座位坐下。后来发现有我这种习惯的人不是少数。上车后,人们总是先找一个整排都空着的座位来坐。渐渐地车上人多了,不得不和别人共享一排的时候,如果是多个座位连成一排的,人们会不自觉地坐在一排座位两端的位子上,中间空着。车上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不得不互相拥挤着站在车厢内,你会发现,人和人都是背对背站着,眼睛多望着窗外,身体紧张,生怕和别人触碰。

  乘坐地铁,面对面而坐的两排乘客,大多数人则会“目中无人”。有的看着地面,有的望着对面的窗外,有的眼睛定格于车内广告,有的则专注于手中的报纸,有的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机,不断发短信,有的沉浸在随身听和MP3播放器的音乐里,更有的不知道在看什么。偶尔,有人会出于好奇看看车内形形色色的人,大多也是一扫而过,不会过多停留。为什么会这样?人和人之间就像隔着一堵无形的墙。

  不用接触对方身体,他就会移动。

  北京教育学院心理学系何立婴教授告诉记者,要想使一个人移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手或身体直接推或者拉对方,对方会往前进或者向后退。在心理学上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用接触对方身体,他就会移动。例如叫某个人过来,同时在他还没有走过来之前,你也向他走过去。试试看吧,看你到底能接近他到什么程度。

  一般在距离对方约一米的时候,你就会自动停下来。他也许会问:“有什么事吗?”这时候你要试着靠近他一两步。对你来说,这两步并不会很容易,它会使你产生一种自我抗拒力。假如你离他太近,会使他产生压迫感,他立即会往后退一两步。与此相反,假如你在街上遇到一个熟人,你向他走过去,离他两三步的地方就停下来。你看吧,为了谈话方便,他往往会再向你靠近一两步。这样的实验,你可以从微妙的距离差别之中,了解自己与对方的交情性质及程度。

  人群中的人心理上的“个人空间”。

  从上面的实验,你会明白我们可以将自己这个的空间,扩展到对方的皮肤表面,甚至可以扩展到他人心理上的“个人空间”。

  这个空间的侵入度,会随你和对方交情性质的不同,而有微妙的差异。假如对方是你的一般同事,你只要进入到一米内,气压立刻就会提高,将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是仅与异性的一面之交,即使距离远一点,空气的压力也会上升。人们总在无意识地保持着自己的“个人空间”。 

  当然,在拥挤的车厢或地铁里,人与人的离远近已非出自本人的意愿,但我们还是能感到,自己如果与他人面部过于接近时会产生心理紧张,有自觉不自觉的避开动作。人们会尽量减少接触面积,身体会不自觉地紧绷,所以我们经常感觉挤公交车特别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合,人们的“个人空间”无法保证时,人们会避免目光接触来保持自己的心理空间。比如,前面提到的人们会沉浸在随身听的音乐里,会专注在手机的短信中。

  我们可以利用空气来传达思想。

  何立婴教授告诉记者,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个人的很隐蔽的私人空间,这个私人空间是别人很难进入的,除非非常亲密的人。正是鉴于此,我们可以从两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来判断两个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例如:张先生和赵小姐很要好,那么关系是什么性质及程度,如果持续对他们观察一段时间,便会大略知晓。

  另外,如果你很想对李小姐表白心中的情意,却又不好意思开口,不妨利用你和她的距离来传达你默默的爱慕之情。刚开始,你可以找机会稍稍缩小你和她的距离。这样做等于你向她表示:“我喜欢你”,假使她没有往后退缩,就可以认为她在表示:“我也喜欢你”。

  万一她慌忙地往后退缩,你也不必贸然认为她一定不喜欢你,她可能害羞,或者只是受惊而已。

  当然,你在做这样的尝试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她和其他男性的距离如何。

  文化背景不同人际距离也不一样。

  何立婴教授说,这种人际距离实际是出于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不同文化背景,人与人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在英国和美国,人们之间的距离比我们国家的要大,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人际距离比我国则更小一些。

  美国是注重个体发展和个人隐私的社会文化。一个从国外回来的朋友告诉记者,经常看到一个中国人和美国人交谈,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人会不断缩短与交谈对象的距离,因为他总觉得两个人距离太远不利于交谈。而美国人则会不断后退,在他看来,双方距离太近,他觉得有压迫感。于是,两个人的谈话,会不自觉从屋子这头移到了屋子的另一头。

文章来源:中国心理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