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哭减压”不是罪
2006-08-23

          周末一个人呆在家里,拉上窗帘,放一张催人泪下的CD,找一本令人伤感的文艺作品,借着悲惨的故事情节号啕大哭。最近,在北京的部分白领中,一个被称为“周末号哭族”的群体正在兴起,而这种看似自虐的方式正是他们舒缓压力的途径。

“号哭族”自述

  大哭让我心情变好

  “实在是压力太大了!”31岁的王菁面对记者时说。她是一家大型公关公司的客户总监,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最要命的是,常常要同时应对客户、同事和上司几方面的压力。“3个月前接了一个case,客户是一家外地民营公司,不了解这边的情况,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这两个多月,我不断地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光是‘空中飞人’就飞了五六次,就是为了能把事情沟通好。”

  这边的事情还未处理好,同事中又有临时“掉链子”的,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王菁终于抗不住了。“那天我回到家,一个人干了半瓶红酒,突然觉得非常的累,也非常委屈,就趴在枕头上大哭了一场,嗓子都哭哑了,然后就睡着了。”

  “哭能让我的心情变好。”第二天清醒过来的王菁意识到这一点。“说实话,自从工作后,很少有这么大哭的经历了。”从这以后,王菁注意到,在一些会员制的俱乐部和网上论坛上,用大哭来发泄的白领不止她一个。这个族群,被称为“周末号哭族”,即使没有任何原因,他们也会定期找来一些书籍、电视剧,借机大哭一场。

  周末号哭

  “号啕经典”因人而异

  “我所在的这个圈子,大概有七八十人,基本上都是像我一样的白领。”王菁说,“号哭族大部分是单身,自己独住,这样哭起来才会有自由。”

  他们平常一般通过短信、MSN、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系。王菁告诉记者,通过这些方式,主要是交流一下自己觉得感人的文艺作品,有的还会做出重点推荐。“我们之间一般不会倾诉心情或者谈论自己的生活,谈一谈‘哭泣书籍’、‘哭泣电影’就足够了。”但是,这些能令人号啕大哭的“经典”究竟感不感人,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比如韩国电视剧《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有的女孩会从第一集哭到最后一集,但是我们几个大男人就觉得比较幼稚,不是那么容易哭的出来。”相反,现年34岁的朱先生还属于比较保守怀旧的那一派,看《英雄本色》等老片子比较容易引起他的共鸣。

  心理医生

  大哭有利身心健康

  “我接待过好几个周末号哭族。”北京心毅心理咨询室的刘钢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患者来,说自己压力比较大,常常找一个背人的地方号啕大哭,一来二去,就形成了经常找一些书籍和电影借机大哭的习惯了。

  面对这样的患者,刘医师一般都会安慰。“号啕大哭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人寻求内心宁静的单纯渴望,是为剑拔弩张、斤斤计较的生活寻找停歇喘息的机会,悲伤确实能比较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他告诉记者,号哭族最早是从日本兴起的。据日本“脑机能研究所”做过的一项研究,科研人员让接受测试者观看悲剧电影,以此来测定焦虑的程度。结果表明,当眼泪流下来时,焦虑便得以消除,而故意忍住眼泪,则焦虑会变得更加深重。显然,哭泣能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有益于身体健康。许多人还表示,随着电影或小说的情节大哭两个小时之后,会睡得特别香,以往的失眠症也消失了。但刘钢提醒这些“号哭族”,一味地大哭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正确给自己进行社会定位,努力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才是积极之举。


[稿源:北京晨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