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拥挤综合征,你有吗
2006-08-15

       下午6时,北京,杨涛(化名)脚步匆匆地从大望路地铁站走出来。面对黑压压的行人、小贩和堵得纹丝不动的汽车,他停了一下步子,低下头,迅速地从拥挤的人群中穿过,朝家走去。面对记者询问的目光,他苦笑着指了指周围:“我只想快点离开。”

  繁华的都市里,很容易就能遇到和杨涛想法相同的人。耸立的高楼、嘈杂的人群、人挤人的地铁、无处不在的噪音……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刺激我们的视觉神经,随之给心理甚至生理上带来影响。有人将其归结为“城市拥挤综合征”——拥挤的城市真的会让我们患上“综合征”吗?

  拥挤的城市,让人烦躁心慌

  “看着这些高楼,你不觉得头昏吗?”站在北京建外SOHO密集的楼群中,两个朋友向生命时报记者提出了相同的问题。

  采访中,很多行人都对记者表示,看到人多的环境就心慌、烦躁。一位老太太说:“要不是今天有事,我是绝对不会上这儿来的。人太多了,看着就头昏。”一位年轻的白领女性则表示,本来自己很喜欢逛商场,可现在就怕节假日去逛,因为“看到里面摩肩接踵的样子就感到累、烦,所以干脆不去”。

  针对这些反应,有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在拥挤状态中,人们相互接触、干扰,肌肉会异常紧张,极易引起精神疲劳,导致内脏功能失调,使人头昏眼花、食欲减退、肌肉发僵、关节不适、心率加快等。统计显示,都市人的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都高于乡村居民。”

  对于这种说法,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病专家、北京安定医院医生刘宝锋表示了认同:“人在拥挤嘈杂的环境里,确实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出现心慌、气短、出汗等现象,进而想要赶快逃离,以摆脱这些消极影响。时间长了,这种压力就会导致一些疾病。”

  没有距离的城市

  心慌、烦躁、紧张来自什么地方?仅仅是因为拥挤、因为人多吗?在刘宝锋看来,这种“失常”的深层原因在于私人空间的减小和生活节奏的加速。

  刘宝锋指出,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人的社交需要一个距离,生活需要一个私密空间。但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这种距离和空间被无情地压缩,甚至被剥夺了。走到哪里都是人和噪音;各种广告、信息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地铁里、商场中,拥挤的窘况使人丧失了相对安全的心理环境,压力接踵而来——这种感觉,可能每一个挤在门口急着等下车、在大街上打电话却找不到安静地方的人都能体会。    

  拥挤的城市,还打乱了我们原本按部就班的节奏。想着几点到哪里,可是拥堵的车辆就是要拖后腿;想到商场买点什么,可人山人海的盛况让你完全没了兴致;想在街心花园看书,无奈周围噪音太大、行人太多。

  刘宝锋告诉记者,有调查显示,人在分心的情况下,效率会大大降低;在环境刺激过度的情况下,状态会被打乱,很难完成预定的目标。他说,成年人的行为目的性很强,也因此最怕被环境过度影响,一旦目标被环境“挫败”,压力就会产生。几岁的小孩,人再多他也不会嫌烦,因为没有目标,一切都觉得新鲜。

  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顺畅的生活环境,烦躁与压力自然找上门来。再加上现代人本来工作、生活压力就大,愈发加重了面对拥挤环境时的心理反弹。刘宝锋说,这种“拥挤城市”的现象在中国比较突出。因为我们的城市往往人口密度比较大、生活条件相对窘迫,很容易让人产生不适的感觉。“在欧洲的很多城市,平时街上都没几个人,自然心情愉快”。

  到城市以外放松自己

  城市太过拥挤,我们该怎么办? 刘宝锋指出,城市积累了财富与物质,还聚集着人气,这也是我们选择它的主要原因。但是,人的心理是需要多方面影响的,比如开阔的视野、安静的环境、悠闲的节奏,这些对人的心理具有积极影响,但是,目前的大部分城市并不能提供这些元素。

  有研究显示,城市里的工程师与农民相比,后者的心理更为健康,自我感觉更好,这很能说明问题。因此,刘宝锋认为,暂时抛开在某些方面不利于人“健康成长”的城市环境,适当地到外面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是不错的选择,还能给程式化的心情充电。

  上世纪70年代,国外很多大城市的人开始选择到郊区生活。有专家说:这是都市人保护自己的方式。如今,这股风气也吹到了国内。新华网就曾报道过一个广州的“懒人部落”:他们在城市旁边找了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过起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城市纷繁依旧,我自云淡风轻。更多的人也已经做出了反应:越来越多的人黄金周期间不再到热门旅游点游览;老人喜欢在清晨和傍晚到公园里活动;年轻人戴着耳机,将外面的烦琐“置之耳外”;白领们周末时躲到郊区去放松自己……

  很多专家在谈到如何面对“城市拥挤综合征”时都建议,要学会“闹中取静”,调适自己的心态,学会避开那些人多嘈杂的区域和时段。 ▲

文章来源:生命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