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团———谁是这个神秘的写信人?
2009年4月25日,
这是一位极其神秘的写信人;很显然,他清楚地知道格雷格身上所发生的一切———
格雷格曾经与一位叫米歇尔的女子有过约会,曾经打算学计算机科学专业……邮件的最后,甚至调侃地写道:“还有重要的一点,你还在穿女人的衣服吗?”
其实,与别的邮件有着大大的不同。在三年多以前的今天,这封邮件就已经被写信人“寄”出了。
如果不是恶作剧,那为什么收件人时隔三年才收到邮件?
传递邮件的是一家名叫Fu-tureMe.org的网站;据了解,这位神秘的寄信人为此还特别付出了58美元的代价。在寄信的时候,他特意选定了“2009年4月25日”这个日子,他要提醒格雷格,自己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同时也是他最大的敌人。
如果从现在开始,你将格雷格身边的人一个个调查下去,结果一定让你惊讶不已:因为你根本无法找出有关这位对格雷格了如指掌的神秘寄信人身份的蛛丝马迹。
他是谁?莫非……
正是格雷格本人。
给未来的自己写信正在流行开来。据Forbes.com统计,今年年底短短一个月间,就收到了超过140000封读者写给他们自己的邮件,这些邮件将在20年后被“投递”出去。
这个计划,被称作是“E-mail时间胶囊”。作为一项特殊邮件服务,它是发信人联络未来自己的一次尝试。
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大多出于自我承诺
是什么萌发了人们给未来的自己写信的念头?
“给未来的自己写信的,一定是位有心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咨询中心咨询师刘泽文博士这样评价。
“写下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之后,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希望自己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刘泽文认为,这是现代人给未来自己写信的一个重要目的。
心理学上,有一类行为是给自己设置目标,换个词来描述叫做“做出承诺”。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就属于这种类型。刘泽文分析,与公开承诺不同,这是一种自我承诺;尽管公开承诺往往更不容易改变,但是由于隐私等各种不便公开的原因,人们便会给未来的自己写信,以对自己做出承诺。
除了承诺,人们给未来的自己写信的另一个动机,便是评价或者总结———以邮件的形式记录下此时此刻自己的经历、感受,让5年、10年,甚至是20年之后的自己来查看。由于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认知领悟能力不同,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实则是让自己以一种更加成熟的心态来面对和思考问题。
“收到邮件的时候,也许连写信人自己都已经把这件事情淡忘了。但是在一阵惊喜之后,写信人会自问,这些年,我都做了些什么?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了?哪些事情没有完成?有没有从曾经的经验中获益?”
给未来自己写信能产生期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记录经历,还是总结自己,甚至是自我告诫,人们也都会通过日记写下自己的感触。那为什么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了给自己写信的方式,而且还要给这封信加上一个期限,大多还都是数十年?
“日记、周记都是记录一些即时发生的事情,与写信的目的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方式更多地侧重于一种倾诉。”
刘泽文解释,人们在写日记、周记,包括时下流行的BLOG,都是对即时事件进行的记录。人们从情感上,往往把日记人格化,将其当作一个朋友。这时,日记不再是单纯的信息的载体,它同时也是自我放松、自我宣泄的载体,它成为了人们的倾诉对象。
而给自己写的信不是出于倾诉的考虑,哪怕内容上可能会与日记近似。更多的时候,写信人会因此产生一种心理期待,从而促使自己朝着这一目标方向努力。这正是自我承诺的实现。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