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被赞美,人类普遍的心理病
2006-08-09

 案例缘起

  蒋春菀是因为人际关系问题来求助我的,第一次见她是今年3月份,无论从身材和面容,蒋春菀无疑都是很出色的,蒋春菀也一直以此感到自豪。“我非常清楚,我长得漂亮是我做任何事情都比较顺利的主要原因。假如其他女性有和我相同的学历、背景,我相信她们成功的概率将会比我低得多……”蒋春菀曾在一封求助信中这样说。

 蒋春菀199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来她又在清华大学读了硕士研究生。之后在北京一家美国独资企业工作。由于她工作成绩出众,领导认为她可以胜任管理者的角色,便提拔她做了技术主管。她的收入水平涨了好多,手中的权力也大了许多,这引起了不少人内心的不平和嫉妒。很快地,蒋春菀觉得不少过去和她关系不错的人在明显的疏远她,还有一部分人公开和她作对,有的扬言要把她赶下去。

  蒋春菀求助的问题是:她要怎么做才不会被人嫉妒和仇恨,是不是应该辞掉技术主管的位置?

  心灵对话

  人最大的无知在于潜意识里想做一个永远被赞美的天使

  看得出,蒋春菀非常郁闷,她的头始终半低着。

  “你为什么想辞掉技术主管这个职务,你的企业是个技术研发型企业,这个职务对你和你的企业都很重要,对很多人也具有吸引力。”我问蒋春菀。

  “说心里话,我也不想辞,但它给我带来太多的痛苦和麻烦。”蒋春菀话还没有说完,泪水就滚落下来。

  “都是什么样的痛苦和麻烦,说得具体一点好吗?”

  “我当工程师的时候,大家都和我相处得很好,没有一个人不喜欢我。而现在又怎样呢,好像在所有人眼中我都是不受欢迎的人,很多人在背后议论我,说我坏话,我到底是怎么啦?”蒋春菀使劲地抽泣,十分委屈,像个七八岁的小姑娘。

  “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如此让你伤心?”我问。

  “他们说我是书呆子,并没什么能耐。还有人说我是通过色相获得技术主管这个位子的。我太伤心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看来你很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我说。

  “非常在乎。我害怕别人挑剔我或说我的坏话,当我听到别人挑剔我的话时,我就会有一种巨大的不安全感,睡觉都感到不安全,有时还会做噩梦。”蒋春菀说。

  “那你喜欢被赞美、被表扬吗?”我问。

  “当然喜欢。谁不喜欢被赞美呢?我从小就是在赞美和表扬声中长大的。我觉得赞美和表扬不仅可以使我感到快乐,而且还会让我感到充实。”蒋春菀说。

  蒋春菀过分在乎别人的议论和过分注重赞美与欣赏的心理带有某种人类普遍的心态,那就是几乎所有的人在潜意识中都想将自己当成偶像,而乞求被欣赏和抗拒批评则是这种普遍心态的具体表现。这种普遍心态也许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心灵阴影,它不仅遮盖了我们发现自我缺陷的眼光,而且阻挠了我们的心灵向更高境界发展的道路。心灵的发展需要完成痛苦和自我否定的过程。孔子说“知耻者近乎勇”是有深邃哲理的。

  我建议蒋春菀鼓起勇气反击那些反对她的人,但不能伤害他们

  我告诉蒋春菀一个道理:人与生俱来是充满缺陷的,这种缺陷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而且更多的是表现在心智方面,而人的眼光往往只重视生理方面的缺陷,对于心智方面的复杂缺陷却缺乏正视的勇气。有人对自己的心智缺陷视而不见,不知“三省吾身”,其原因是拒绝变成完整的人。上帝让我们生下来就不完整,目的是让我们通过奋斗和探索最后变得完整起来。而当你一开始就拒绝承认自己的不完整时,你追求心灵成长的脚步就停止了。

 蒋春菀是一个悟性很高的人,她说:“我过去的确有很多很多缺点,我爱慕虚荣,假作谦逊,只关注自己的优点而很少关注自己的缺点。我以种种方式把自己的缺点遮盖起来而同样以种种方式将优点表现给别人。”这也是她第一次向外人说出自己人性的弱点。
我相信蒋春菀已经迈出了心灵成长的第一步。但是,她告诉我说,她打算用沉默的方式来应对别人对她的非议,因为沉默是她一贯采用的应对人际关系冲突的方式。

  “如果你的沉默是幸福的沉默,那么你就可以沉默下去。”我对蒋说。

  “我的沉默虽然不是幸福的,但我愿意沉默,因为沉默是有好处的。”蒋春菀说。

  “沉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用的,但有时候沉默是一种错,一种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害的错。假如你的动机是良好的,你在坚持正义和公共利益,你与别人发生冲突也不妨,这种冲突往往会使你有意外的收获。”我说。

  “这不和你所说的要接受别人的批评是矛盾的吗?”蒋春菀问我。

  “对,又不对。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不要寻找没有矛盾的世界。再说,他们对你的有些非议是不公正的,是嫉妒的产物,对于这种人应该有理有节地反击他们。”我说。

  “那不是更得罪他们了?”蒋春菀疑惑不解地问我。

  “有力地反击他们,但不要伤害他们。去试一试吧,这也是一种自我否定,否定你过去一味的沉默。”我鼓励道。

  蒋春菀采纳了我的建议,她第二天一上班就和几个反对她的人大吵了一顿。我为她有这样的勇气而高兴,但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诊断结果

  我怀疑蒋春菀胆小懦弱个性

  与她的大脑有关系

  蒋春菀和几个反对她的人大吵一顿之后竟不去上班了。

  “我感到非常恐惧,我担心他们再找我吵架,这样没完没了地吵下去可怎么得了?我不敢去上班,我不想再见到那些人了。”蒋春菀在电话里对我说。

  “你有没有向你的头儿说过此事?”我问。

  “我向头儿请过假了。我说我病了。对不起,我不能再接受你的咨询了,你的话是对的,但我做不到,我天性软弱,与别人发生冲突会使我感到异常害怕。”蒋春菀声音有些颤抖。

  “蒋女士,你感到冷吗?”我问。

  “冷,很冷,我冷得双手发抖。”蒋春菀说。

  “可现在是七月初,室外的温度是28℃,你认为自己正常吗?”我问。

  蒋春菀哭了,她一边哭一边对我说,她非常担心那些人会报复她,甚至担心那些人会杀害她。我由此一下子联想到她的大脑,我开始怀疑她的大脑基层神经节有生理机能活动异常的情况。最新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证明,人的大脑功能不佳,会使人在各个方面都难以成功,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无济于事。当我们在理解人性时,我们绝对不可以撇下大脑复杂而神秘的生理机能于不顾。就拿蒋春菀来说,她的恐惧并不是来自那些与她吵架的人对她的威胁,而是来自她的大脑。大脑行为学已经证明,当人的大脑中基底神经节(尤其是右侧)发生生理机能异常时,人就会产生避免与别人冲突的心态,会变得易受惊吓和焦虑重重。

  当我把我的这种怀疑告诉蒋春菀时,她很重视,她说自己一直在探索自个儿胆小懦弱个性的根源,但一直没找到合理的答案,她觉得我的观点很新鲜。按照我的建议,她很快在北京一家大医院做了相应的脑部检查。检查结果证明了我的怀疑。我给蒋春菀开了稳定基底神经节功能的药物,几个月之后,她不再为与人发生冲突而恐惧了。

  现在,蒋春菀像换了一个人。她告诉我说,她现在比她周围的人都幸福,都更有自信。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