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PK掉的几大健康习惯
2006-07-31
  时代是前进的。在前进的过程中,很多新事物会出现,同样多的旧事物会消失或被取代。但是,逐渐消失的并不一定是不好的。生活的压力、理想和快节奏逼迫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好的东西。这里面,就有健康习惯。

  【早餐】北京的焦圈豆汁,

杭州的小笼包子,东北的豆浆油条,山东的豆腐脑……无数种营养丰富、色香俱全的早餐美食,现在正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朝九晚五的生活,培养出了不吃早餐的上班族。归根结底,这来源于大学生活的懒散。在大学毕业前的一年,学习的节奏一般都会被放到最松,没有早操,没有早自习,走出大学校园的一代,习惯了早晨从中午开始的随意……尽管营养学家、医学家都在反复地强调着早餐是每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早餐仍旧被很多人省略掉了。

  【晨运】八九十年代的很多纪录片中,都会用早上初升的太阳,清晨锻炼的年轻人,可爱的孩子等画面来表现人民生活的美好。可是,现在早上晨练的人们,年龄结构越来越单一――基本上是以老年人为主。不仅是因为悠闲的工作习惯造成的懒睡,更是因为越来越差的空气质量。难怪王朔的小说里面,爸爸叫儿子去跑步的时候,儿子会说:“谁说早起对身体有好处?你没看报纸上登着消息?早晨是一天中空气最浑浊的,清早出去跑一圈步相当于一个人每天抽一包烟连续抽20年--你不是害我么?”

  【散步】古语说得好: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晚饭后的散步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还可以和爱人、父母、儿女边走边聊,沟通心中的想法,分享相聚的温馨。可是,现在的都市人在晚饭后的时间,更喜欢坐在电脑前,用思想的驰骋代替身体的漫步。“散步?那是我退休以后才考虑的事情。”他们这样说。

  【走路】与傍晚散步不同,走路指一个人的日常习惯。在交通系统异常发达的今天,走路已经沦落为一种没有身份的象征。人们或打“的士”,或乘公交,恨不得一出家门就上车。同时,都市的快节奏不允许人们从容地走出一两公里。“我们的时间耽误不起!”这是对走路的一种拒绝。

  【早睡早起】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是从儿时就被当作教条灌输给我们的,可是它也是消失得最彻底的一个健康习惯。丰富多彩的夜生活的诱惑,让都市人不知不觉地沉迷。紧张的白昼工作,又让人们不想过早的进入,晚起晚睡对这样一种心态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文章来源:(健康大视野)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