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北京的焦圈豆汁,
【晨运】八九十年代的很多纪录片中,都会用早上初升的太阳,清晨锻炼的年轻人,可爱的孩子等画面来表现人民生活的美好。可是,现在早上晨练的人们,年龄结构越来越单一――基本上是以老年人为主。不仅是因为悠闲的工作习惯造成的懒睡,更是因为越来越差的空气质量。难怪王朔的小说里面,爸爸叫儿子去跑步的时候,儿子会说:“谁说早起对身体有好处?你没看报纸上登着消息?早晨是一天中空气最浑浊的,清早出去跑一圈步相当于一个人每天抽一包烟连续抽20年--你不是害我么?”
【散步】古语说得好: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晚饭后的散步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还可以和爱人、父母、儿女边走边聊,沟通心中的想法,分享相聚的温馨。可是,现在的都市人在晚饭后的时间,更喜欢坐在电脑前,用思想的驰骋代替身体的漫步。“散步?那是我退休以后才考虑的事情。”他们这样说。
【走路】与傍晚散步不同,走路指一个人的日常习惯。在交通系统异常发达的今天,走路已经沦落为一种没有身份的象征。人们或打“的士”,或乘公交,恨不得一出家门就上车。同时,都市的快节奏不允许人们从容地走出一两公里。“我们的时间耽误不起!”这是对走路的一种拒绝。
【早睡早起】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是从儿时就被当作教条灌输给我们的,可是它也是消失得最彻底的一个健康习惯。丰富多彩的夜生活的诱惑,让都市人不知不觉地沉迷。紧张的白昼工作,又让人们不想过早的进入,晚起晚睡对这样一种心态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文章来源:(健康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