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坦然对待批评
2006-07-27
        批评通常也意味着进步的机会。在建设性的批评面前,反击、争辩或是无礼都无济于事,对这样的批评进行无关紧要的纠正,只会演化成严重的问题。

    乐于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并且遵照执行,是成熟和职业化的表现。

    以下这些指导方针教你如何更好地对待批评——

    想一想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错

    先把利己主义抛到一边。如果他人批评得有道理,就要客观地倾听他们的看法,并切实了解清楚。接下来应该想想如何解决问题。许多CEO和商界领袖都曾犯错和受到批评,但事实证明他们能够放下个人主义,审时度势,承担责任,从而更为强势地东山再起。

    不要寻找替罪羊

    不要试图争辩、迁怒他人或是矢口否认,以为事情能就此淡化。解释往往会被看成借口或否认。保持职业化吧。通用电气前任CEO韦尔奇因为离婚事件,其严重超标的离职补贴被曝光,形象也因而短暂受损。但是,面对批评他没有企图辩护或者转移公众视线,而是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退休福利,从而挽救了自己的职业声誉。

    要合作,不要对抗

    人们总爱把矛头对准传递信息的人。或许这事和你并不相干,你却因它而受到批评。也可能真正要讨伐的对象是公司的政策,或是整个部门对某个项目的努力程度。那就别把这回事私人化了,以免显得像个刺猬,多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着手吧。

    身为领导,你就要首当其冲为你的团队承担压力

    召集你的下属们一起,客观地探讨面临的困境,共同想出解决办法。建设性的批评很可能是好事,就看你以什么态度来接受它了。

    承认局限性

    倘若你遭到批评而又无法改变,请考虑换个思路。如果公开演讲并非你的强项,或许让别人来演示效果会更好。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分派工作。雅虎公司的创始人几乎都是技术人员出身,缺乏将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的雄才大略。意识到这一点后,他们没有让那些个人主义的念头作祟,而是适时地退居幕后,把工作授权给他人完成。

文章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