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治疗总体情况
2006-07-22

西医治疗概况:

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白血病的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治疗方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有化疗、支持治疗、生物调节剂治疗、基因治疗、骨髓移植、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最新研究表明,儿童急淋完全缓解率(CR)已达85%~95%,5年无病存活≥50%~70%。成人急淋的CR率接近75%~85%,5年无病存活期≥40%~50%。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的CR率为65%~85%,60岁以下长期无病存活可达40%~50%。

(一)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和联合化疗

1、治疗原则

1)一旦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应及早地给予足量化疗。

2)选用作用机制不同,对细胞周期作用不同及毒性不同的药物组成方案联合治疗。以期从各个不同的环节影响白血病细胞的代谢,达到杀灭的目的。基本上不采用单一药物治疗。

3)同时注意随外白血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及睾丸白血病)的治疗。

4)对不同类型的白血病采用的化疗方案不同,对不同对象采用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对老年人及某些继发性白血病尤应如此。

2、联合化疗

白血病的化学治疗分为诱导缓解、巩固强化及维持治疗3个阶段,后两个阶段也称缓解后治疗。

(1)       诱导缓解治疗:

大多采用杀细胞联合化疗,力求达到一疗程就取得完全缓解,这不仅使缓解期延长,复发后再次缓解的机会亦多。故化疗的重要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个体化治疗。一疗程缓解率除取决于白血病细胞对所用化疗药敏感性外,与用足剂量、用足疗程也有关系。如诱导缓解方案掌握得当,一疗程完全缓解率可达50%。

急性白血病确诊时体内约有1011~1012个白血病细胞,诱导缓解治疗后白血病细胞降到109以下,达到白血病的完全缓解(CR)。诱导缓解治疗是否最大限度地降低白血病细胞数与CR缓解期的长短有着明显的关系。ANLL诱导缓解治疗的国际标准方案是DA方案或DAT方案。我国有用HA方案,CR率与DA方案疗效相近。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首先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ANLL的M3型,取得了肯定的疗效。ALL诱导缓解治疗的基础方案是VP方案(长春新碱+泼尼松),但除儿童ALL外,VP方案对成年人患者的疗效极差。目前国际上常用VDLP或VDP方案治疗ALL,约有70%~80%患者于1个疗程后即可CR。国内常用VDCP方案,其疗效与VDLP相似。

(2)       巩固强化治疗:

一般在CR后体内仍存在有106~109个白血病细胞,或数量更少的微小残留病灶。巩固强化治疗要求约在6~8个月内完成6~8疗程。巩固强化治疗的目的是进一步减少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的负荷,较大幅度杀灭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延长取得持续缓解的时间。

(3)       维持治疗:

ALL患者采用维持治疗者复发率明显低于不用者,故多数人主张应进行维持治疗持续3年左右。对于ANLL患者目前是否需要用维持治疗尚有争论。支持者认为在巩固强化治疗后2年内,每4~6个月强化一次是有益的。反对者认为维持治疗并不能延长无病生存期(DFS),化疗的毒性反应还可降低生活质量。

(4)       髓外白血病的防治:

由于人体存在血-脑屏障,抗白血病的化疗药很难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及睾丸局部形成有效的药物浓度。局部残存的癌细胞往往是日后白血病复发的根源,故对CNS白血病(CNS-L)及睾丸白血病(T-L)的防治是对急性白血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复发及难治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年龄及病期选用化疗。对年轻患者、临床状况较好及复发早期者可采用较强的化疗,而高龄、临床状况较差的晚期患者对强化疗耐受性差,多倾向采用保守些的化疗或用小剂量化疗。部分患者仍可用原方案继续治疗,或采用无耐药交叉的新方案,或采用中剂量或大剂量的Ara-C为主的方案。

(二)慢性白血病治疗原则

CML慢性期多用单药治疗。亦有人主张在患者脾不大,白细胞<40´109/L,且增长不快时,不必用药。但多数人认为一旦诊断CML,即进行化疗。加速期及急变期的CML不宜采用慢性期的药物治疗。急变期应按急性白血病进行联合化疗。条件允许慢性期考虑进行干扰素或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CLL早期进展缓慢可不予治疗,晚期给予以烷化剂为主的治疗。CLL病情变化较多,治疗应个体化。HCL确诊后应立即治疗,以单药化疗为主,不宜联合化疗,配合抗感染治疗,脾大脾亢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及出血应考虑脾切除。

(三)支持治疗

1、感染的防治

白血病患者起病时或在病程中极易发生感染。感染也是白血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化疗药物的应用引起骨髓抑制而导致粒细胞缺乏时更易罹患感染。因此在化疗药物应用前对已有的感染需积极治疗,如临床上不允许延迟化疗则需加强抗感染力度,并与化疗药物同时进行。如患者体温超过38度,则应采集血、尿、痰、咽拭等标本作病原菌检测及肺部X线检查等,同时加用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如头孢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合用喹诺西酮类抗菌药物。对疑有革兰阳性环菌感染则可加用万古霉素。如采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体温控制后仍需巩固治疗5~7天。如治疗3天以上体温控制不满意,则需换用抗生素或根据培养结果予以调整。如患者发热时间较长,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无效,尤其是长期或反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易合并真菌感染,如为浅部真菌感染,可采用制霉菌素口服,如疑及深部真菌感染,则需采用氟康唑静滴,或两性霉素B静滴。

此外,预防感染亦至关重要,可加强漱口或口服非吸收性抗生素,保持大便通畅,加强肛门护理。有条件者在粒细胞减少阶段进入无菌层流室或无菌层流罩。对有严重感染,可采用抗生素联合大剂量静脉滴注两种球蛋白。每日200~400mg/kg,连用5天。

2、出血的处理

白血病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减少,而白血病细胞对血管壁的浸润可加重出血。

因此要根本纠正出血现象有赖于白血病的缓解。在未达到缓解前,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应采用输注单采血小板悬液。如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临床上无明显出血,应尽量减少输注血小板悬液的次数,以防由于反复输注而导致产生血小板抗体。

止血药物一般采用卡巴克络(安络血)10mg/天,分三次口服,或酚磺乙胺(止血敏)1~2g/天静滴。月经量过多者可用丙酸睾酮。

3、贫血的处理

由于多数病例起病时即有中度贫血或重度贫血,而在化疗过程中造成骨髓抑制可进一步加重贫血,贫血可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缺氧,尤其当血红蛋白低于50g/L,可出现重要脏器的缺氧症状。因而需要适当补充治疗以纠正贫血,宜输红细胞悬液,当然贫血的彻底纠正有赖于白血病的缓解。

4、高尿酸血症的处理

尽早使用别嘌呤醇,每次100mg每日3次口服,以阻断尿酸的形成。足量的液体补充,使患者保持足够的尿量,以加速尿酸的排泄。补充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防止尿酸在肾小管沉淀。

(四)生物调节剂治疗

造血因子的应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用于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可明显刺激化疗后造血抑制的恢复,缩短白细胞减少的时间,加速缓解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安全度过强烈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危险期。

(五)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就是向靶细胞(组织)导入外源基因,以纠正补偿或抑制某些异常或缺陷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白血病作为一个新的方法,目前尚处于从理论向临床实验过渡的阶段,有望在不久将会取得突破,给白血病的治疗找到新的途径。

(六)骨髓移植(BMT)

骨髓移植是通过异体或自体的骨髓植入受体内而获得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的医疗手段。按来源不同分为同基因移植和自身骨髓移植。其中同基因移植仅能在同卵孪生的供受者之间进行。

骨髓移植的实质是骨髓中存在的多能造血干细胞的移植。由于多能造血干细胞兼有淋巴系细胞和骨髓系细胞的分化能力,并能不断自我更新、分化和成熟,最终使造血和免疫功能得到恢复。

骨髓移植能使造血功能得以恢复,从而使化、放疗剂量增加到不受造血组织耐受能力限制的水平,以达到更大的治疗效果。在异基因移植中,尚存在对白血病克隆的过继性免疫,即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

通过这两方面的作用,骨髓移植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外周血造白干细胞移植提供了目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最佳的治愈机会。但是由于同基因移植的机会极少,而且其治疗费用极其昂贵,加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危险性,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存在,这些原因都限制了骨髓移植的广泛开展。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