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
骨髓及外周血涂片,以及骨髓活检是诊断白血病的金标准。通过骨髓检查还可作出白血病的分型诊断。临床上为判断详细的分型还可以做免疫学单克隆抗体分型(如用CD系列分型),还可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如过氧化物酶)和特殊染色体核型(如Ph染色体)鉴定。
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只是辅助诊断全身浸润情况,本病的确诊主要是骨髓象。可以发现肝脏、脾脏、淋巴结等浸润情况,CT及MRI可以帮助诊断中枢神经浸润情况,以及其它软组织浸润情况。
病理分期:
国际及国内分期
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淋(ALL)和急非淋(ANLL),ANLL分为M1~M7七型,ALL分为L1~L3三型,临床上没有严格的分期。
白血病起源于骨髓,癌变细胞循环周身,所以白血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容易浸润全身各个系统器官,治疗方法主要是化疗,可达到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达到完全缓解即为临床治愈,治疗缓解以后进入康复期。所以一般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分为三期:
1、慢性期:主要症状是脾肿大、贫血和基础代谢增高。血象: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分类以中、晚幼粒为主。骨髓象:极度增生,以中幼粒以下为主。90%Ph1染色体阳性,阴性者预后较差,碱性磷酸酶降低。
2、加速期: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和由于溶骨性损害而发生骨、关节痛。伴有无力、发热、出汗等症状急顽固性进行性脾肿大。血象及骨髓象中的原始细胞大于10%。
3、急变期:约有75%~85%的患者于3~3.5年后转入急变期。急变标准:①不明原因的发热与骨痛;②进行性贫血和出血;③血中原始细胞数大于20%,骨髓中原始细胞数大于30%。可出现急淋、急粒、急单等多样化变化。